【内容简介】
本书拟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在现有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等资料的基础上,从现代汉族的体质特点出发,采用古人种学的方法与理论,对汉民族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进行探索。汉民族体质特征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新石器时代居民与现代汉族在体质特征上还有较远的距离,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与现代汉族开始有了直接的联系。秦汉-宋元时期大规模人口的频繁迁移是现代汉族形成的重要条件。“汉族”作为民族称谓在汉朝建立后出现,但现代汉族的体质特征并没有随之立刻形成,直到宋代,现代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才基本形成。
【作者简介】
赵东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现主要从事人类骨骼考古研究和教学,研究方向为体质人类学、生物考古学和科技考古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西北、西南及中亚地区古代人群体质特征变迁、健康状况、人地关系互动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及其变迁 1
一、汉语中“民族”一词的源流 1
二、民族的概念及其变迁 2
三、族群与民族 9
第二节 汉民族形成的研究历史 10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民族)西来说 10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后期对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 12
三、20世纪下半叶对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 14
四、2000年至今:新的发展阶段 16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18
第二章 现代汉族的体质特征 20
第一节 从颅骨的观察与测量看现代汉族的体质特征 20
一、数据及来源 20
二、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各类型的比较 22
三、现代汉族颅骨测量数据的比较研究 26
第二节 从活体观察与测量看现代汉族的体质特征 28
一、数据及来源 28
二、我国汉族居民的头面部形态观察 31
三、我国汉族居民的活体测量特征 37
第三节 明清时期汉族体质特征的研究 38
一、数据及来源 39
二、与亚洲蒙古人种的比较 40
三、与现代汉族的比较 44
第三章 史前时期居民体质特征及其演变——现代汉族的起源 48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居民的人种特征 48
一、古人种学 48
二、我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种特征 48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古人种类型 51
一、古人种类型的划分 51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古人种类型分布 54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古人种类型与现代汉族体质特征比较 61
一、数据及来源 61
二、史前时期的古代居民及现代汉族居民体质特征的比较 65
三、古中原类型与现代汉族的发源 69
第四章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的变迁——汉民族的初始形成过程 78
第一节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人群的地理分布 78
第二节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与现代汉族体质特征的比较 94
一、数据与来源 94
二、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与现代汉族居民及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的比较 98
第三节 青铜-早期铁器器时代人群的交流与汉民族的形成 107
一、古中原类型居民向周边地区的扩张 108
二、古中原类型居民对周边居民的吸纳 109
三、边疆地区居民的互动 112
第五章 秦汉-宋元时期古代居民体质特征的变迁——汉民族的基本形成与发展 116
第一节 秦汉至明清时期古代人群的发现与分布 116
第二节 秦汉-宋元时期古代居民与现代汉族的比较研究 117
一、数据与来源 117
二、比较与分析 132
三、现代汉族体质特征的基本形成 136
第三节 秦汉-宋元时期人群的迁移 137
一、 欧罗巴人种的东进 138
二、秦汉时期移民 140
三、汉晋之后北方人群的南迁 142
第六章 结语 145
参考文献 149
附表1 现代汉族男性头面部形态观察(个体数:n;百分比:%) 186
附表2 现代汉族女性头面部形态观察(个体数:n;百分比:%) 189
附表3 现代汉族头面部形态观察(个体数:n;百分比:%) 193
出版信息
著者 赵冬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73214072
版次 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2024-12-01
用纸 胶版纸
页数 192
套装数量 0
字数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