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或是秦王一炬,万卷诗书尽归土
或是绛云烛火,遗珍烧作锦灰堆
没有一本古籍,能理所当然地留存至今
你将看到的,不仅是两千年来中国古籍的种种命运
更是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为往圣继绝学”的中国文人群像
【内容简介】
本书一部关于古书流传的历史笔记。从先秦至当代这两千余年的古籍善本流散和存藏史中,选取了六十余个片段,用简洁凝练的笔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古代文献的种种命运,以及从古至今有识之士为保存文化典籍所做的种种努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文化,好修书、好藏书、好读书,以致古籍经典浩如烟海;同时中华民族也命途多舛,数不清的典籍或毁于战火、或亡于禁令、或因编纂修订而面目全非。书籍的命运,反映着一个时代文明的样态。但是研究这一课题,需要深厚的版本学、目录学素养,对于当代读者而言,这些学科枯燥乏味。而本书采用学术随笔的体裁,尽可能地将复杂的小学考据隐于纸背,并把线索性、故事性的信息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很方便地跨越专业门槛,了解相关知识。通过阅读本书所讲述的历史和故事,读者不仅可知文化传承之不易,更可知虽然历经千载,中华文明典籍的收聚和整理仍是一项未尽的事业。
【作者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法律文献研究和先秦秦汉法律史研究,著有《律注文献丛考》(社科文献2016)《包山楚简案例举隅》(人民社2014)《出土法律文献丛考》(人民社2013)《法律文献学》(人民社2012修订版)《出土法律文献研究》(商务2005)
【目录】
卷一 禁毁与散佚
始皇焚书
范晔与《后汉书》的《志》和《注》
梁元帝的读书亡国论
隋代殿藏的兴亡和谶纬书的禁毁
秦桧禁私史及其他
成化“妖书”之禁
《永乐大典》的修纂及其散佚
《四库全书》与乾隆禁书
敦煌遗书
“大内档案”的流散(原《“内阁大库”的打开》)
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籍
卷二 重现与收聚
孙武、孙膑写的书
石经
孔壁古文
马王堆帛书
汲冢竹书
关于简牍的出土
《水经注》的散佚、收聚及其出版
《玉篇》唐写本的再现(原《<玉篇>有唐写本存世》)
《李师师外传》的流传
最早以“志”命名的苏州方志
险些失传的《汗简》(原《<汗简>》)
丘濬征求天下遗书
奇书《心史》的重现
《国榷》稿本的失窃和重新撰写
廖燕与《二十七松堂集》
玉函山房辑佚书
王韬与叶子奇的《草木子》
故宫善本古籍的失而复得
卷三 传存与流布
公主的嫁妆
李清照夫妇和《金石录》
庄肃藏书和危素修史
存世的元刊本《资治通鉴》
元好问、野史亭与《中州集》(原《元好问筑“野史亭”》)
《金瓶梅》的版刻流传
《水浒》之评点与删削
计六奇写当代史
存世的明代律例典籍(原《明代律例典籍的存废》)
《芥子园画传》的行世及其利弊
《聊斋》抄本
《古今图书集成》的修纂及其刊布
《红楼梦》版本种种
佛教典籍的翻译、刊印和流传
卷四 印书与藏书
我国最古老的藏书楼
建阳刻书事业的兴衰
尤袤与《遂初堂书目》
黄虞稷与《千顷堂书目》
胡应麟与“二酉山房”
祁氏澹生堂藏书约
毛晋与汲古阁
钱牧斋与绛云楼
拜经楼主人吴骞
开架图书馆——琉璃厂
瞿镛与“铁琴铜剑楼”
聊城海源阁的兴衰
皕宋楼藏书的外流
丁氏八千卷楼
南浔嘉业藏书楼
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二三事
沅叔藏书轶闻
弢翁藏书
郑振铎《劫中得书记》
王重民与《中国善本书提要》
卷五 书林逸事
《容斋随笔》逸闻
李贽的《焚书》与《藏书》
民抄董宦事略
《读书敏求记》与朱彝尊
以页论价的《鉴戒录》
出版信息
著者 张伯元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ISBN 9787543236288
版次 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出版时间 2024-12-01
用纸 胶版纸
页数 328
套装数量 0
字数 2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