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钟敬文故事学文存》

学术   2025-01-20 10:10   四川  







【内容简介】

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他在神话、故事、歌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本书主要撷取作者在神话故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为主,兼及晚年的同主题论文,透露出中国民俗学半个世纪的承续和演进。本书依类成编,讨论对象包括民间故事类型,自然神话中的动植物故事、洪水天体故事,英雄故事等。该书反映出作者以丰厚的旧学文献根底,勾沉民间故事的源头活水;以开放的西学视角和田野调查方法,追踪中国民间故事的文明肌理和跨文化交融成果。




【作者简介】

钟敬文(1903-2002),原名钟谭宗,广东汕尾海丰人。中国著名民间文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后曾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任教,其间与顾颉刚等人组织民俗学会,酷爱民间文学,开始搜集整理民间传说等。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神话学及民俗学。1949年后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和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顾问等。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贡献卓著。主要著作有《民间文艺丛话》(1928)、《楚辞中的神话与传说》(1930)、《民间文学概论》(主编,1980)、《民间文艺谈薮》(1981)、《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1982-1985)、《民俗文化学》(1996)、《钟敬文文集》(1999-2000)、《钟敬文全集》(2019)等。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出版学术著作有《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间叙事学》《跨文化技术民俗学》等,主编《钟敬文全集》(全16卷30册),发表中、英、法、日文论文近400篇。




【目录】

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代序)


第一编 中国故事类型


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


中国民间故事型式


老獭稚型传说的发生地——三个分布于朝鲜、越南及中国的同型传说的发生地域试断


中日民间故事比较泛说


附录一 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序


附录二 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序


第二编 自然神话故事Ⅰ:动物和植物


马头娘传说辨


蛇郎故事试探


蛤蟆儿子


田螺娘


老虎与老婆儿故事考察


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献给西村真次和顾颉刚两先生


槃瓠神话的考察


中国古代民俗中的鼠


中国的植物起源神话


第三编 自然神话故事Ⅱ:洪水和天体三子


中国的水灾传说


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


——对这类神话中二三问题的考察,并以之就商于伊藤清司、大林太良两教授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


第四编 英雄传说及其他


关于孟姜女故事研究的通信(五则·附顾颉刚按语)


呆女婿故事试说


论民族志在古典神话研究上的作用——以《女娲娘娘补天》新资料为例证


刘三姐传说试论


钟敬文先生学术年表(董晓萍)


民俗学中国化的一块基石——论钟敬文的故事学研究(董晓萍)




【精彩书摘】

自然,这故事依前文所叙述,篇章相当的繁富,它里面所包含的要素也不免很庞杂。因为篇幅的关系,我们只能从中选择出若干点,加以适度的论述。假若比较重要的那些不被刊落,这目的就算完成了。


一、变形  这是世界神话、民间故事中所共同的要素之一。它出现在故事中的形态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两类:一类是自动变形的,另一类是被动变形的。后者例如格林所记《蛙王子》、《百合花和狮子》等的男主人公,都是被魔术师使变形的。前者例如阿西娜的变海鹰,海神的幻形为狮子、野猪等。但西洋民间故事中的变形较多属于后者,在中国呢,却以前者为常见。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变形(女鸟化为女郎,或仙女化为白鹤),也是前者的一类。像这种禽鸟或兽类,化为女子,或仙女化为鸟类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籍上,或现代民间口碑中,真是不少。关于鸟类化为女子,以至仙女化为鸟类的原因,西村氏引用哈特兰德博士的话,疑这是图腾主义时代的思想,以为脱羽衣而沐浴的理由,虽不呈现于故事的表面,但所谓白鸟舍弃重荷而发达为人的过程,似潜藏在故事的里面。这自然是有相当理由的看法。但我以为鸟兽脱弃羽毛或外皮而变成为人的原始思想,或许由虫类脱蜕的事实做根据而衍绎成功的也未可知。我们故乡,有一个关于“人为什么会死”的解释神话。大意说,人类本来是没有“死”这回事的,到了老年,只要像虫类一般脱了一回皮(即蜕),便又回复少年了。后来,有某人,正在脱皮时期,误被媳妇所窥见(破坏了他的禁戒),从这以后,人间便永远存在着死神了。这明明是应用虫类蜕化的事实到人类上面来的想法。又如前人所记董上仙故事,关于她仙去时的情形,有云:“因蜕其皮于地,乃飞去。皮如其形,衣结不解,若蝉蜕耳。”这和上述神话,都足以加强我的“假设”成立的可能性。至于由仙女变成鸟类或兽类,可以看做这种思想的引申或递变,抑或由另一种思想(当然也有某种事物做根柢的)所形成的。


二、禁制  禁制的风习,在原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势力,因而于神话及民间故事里,也深映着它的踪迹。例如西藏的《白鸟王子》的故事,女主人公阿乃杜,误信了老妇(大约是妖妇吧)的话,把白鸟王子(这时他被魔法变为白鸟)所卸下的羽毛烧掉了,因此他(白鸟王子)便失掉了灵魂——虽然结果仍由她经过种种困难去换回了它。希腊神话中,爱神丘比特和赛支恋爱的故事中间也有一段和这意味相仿佛。中国民间故事中,如《直往西南》里的男主人公因违背了妻子的告诫,在中途张开了雨伞,因此使她(妻子)陷于苦难的境地。这也是一种禁制。天鹅处女型故事中的女鸟的羽毛或仙女的衣裳被人所藏匿,便不能不受人的支配。一直到她重得了羽毛或衣裳,才恢复了原来的自由。这是显然的禁制思想的表见。


……


五、仙境的淹留  哈特兰德博士在他的名著《童话的科学》中,所论述到的五类童话,里面有一种,就是“仙境淹留”(Supernatural Lapse of Time in Fairyland)。这种类型的故事,虽然各地所传情节不很一致,但重要之点却是大抵相同的。记得宋人绝句云:“娟娟红树碧峰前,为爱桃花入洞天,偶逐霓旌才百步,却忧人世已经年。”又云:“棋罢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这都是歌咏淹留仙乡的情景的。欧洲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举出格林所记,牧人彼得因追踪亡羊的缘故,到了一个仙人所居的洞穴,回来时人世已历二十余年的故事。中国古籍上关于这类型故事的记载,最为我们所熟悉的,是晋朝王质入山采樵,看两位童子下棋,等到棋下完时,他的斧柯已经烂了的传述。但和天鹅处女型故事中的这种类型情节(指陈凤翔君所记录的)相近的,是刘晨、阮肇误入天台的故事。因为两者都是说及男女两性的因缘的,和彼得、王质或李班、惠霄、蓬球等传说颇有不同的地方。


 


(选自《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




出版信息

著者 钟敬文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241618

版次 1

包装 平装

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 32开

出版时间 2025-01-01

用纸 纯质纸

页数 488

套装数量 0




汉宋史研究探骊
学习历史,开拓视野,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