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木铎,四十不惑——第40个教师节有感

文化   2024-09-10 09:02   北京  

金声木铎,四十不惑

  ——第40个教师节有感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汪文龙


第一个教师节学生高举“教师万岁”的标语


当一个古老而光荣

的职业

一九八五的春天

拥有了

属于自己的

法定节日

一个群体此后每年

逢九月的第十天

都能从默默幕后迈步

到高光台前

四十载阴晴伴风雨

四十年时光濡染

四十载看云雷激荡

四十年越岭又翻山

一支粉笔两手灰飞水泥黑板

大上海叫响生命·实践

那是叶澜教授的八十时代

煤渣跑道斑驳了腾跳踏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成为理念

那是霍懋征老师的九十年代

五八六配合电子白板

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成为宣言

这是林崇德教授的零零年代

创新实验室风光亮眼

“语文立人”响彻清华园

这是窦桂梅老师的一零年代

大数据大讯飞心一言

小镇做题的孩子走出大山

这是张桂梅老师的二零年代

一代传承一代一代迭代一代

一代追随一代一代超越一代

“落实双基”走过来

主导很潮

多练精讲是常态

“三维目标”走过来

价值引领自主学

紧要者吃透教材

“核素素养”走起来

一纲多本向三科统编

跨学科乃新常态

四十年的刻度

轻舟欸乃

四十年的跨度

青山不改


孔子讲学图(局部)


教师是什么

手中拿戒尺,眼里全是爱

这是为人师者的画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是为人师者的理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为人师者的仰望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这是为人师者的高尚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这是最好的褒扬

高山仰止万世师,存废继绝文在兹

这是最高的嘉奖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这里面多少有些

愧领的遥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里面多少点

谬赞的荒唐

我们还是

最好不做蜡烛

祛魅祛邪高擎火炬

学海无涯为渡船一叶

众生喧哗是主流媒体

仰望星空向往大海

讲台三尺一个阵地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大地的中央诗意栖居

我们仰慕马丁·海德格尔

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我们仰望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

笃信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创造

我们是麦克斯维尔

做到善良其次诚实

我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品是树声誉是树荫

我们是亚伯拉罕·林肯

知道没有品德很危险

我们是卡拉姆昌德·甘地

时刻回首兮

万仞宫墙在阙里

一刻不忘兮

横渠先生有四句

曲阜杏坛兮

韶乐四起

岳麓巍峨兮

湘江北去

武夷精舍兮

翘首朱熹

鹅湖大会兮

伯仲高低

存继道统兮

素心不渝

吉甫古镇兮

窈窕汉西

龙场悟道兮

何陋轩记

学宫泮桥兮

阿卡第米

弦歌不辍兮

学贯中西


朱熹


教师是什么教育就是什么

教师什么样教育就什么样

讲台就是舞台课堂也是殿堂

我们筚路蓝缕薪尽火传

我们舌耕笔耘坚守杏坛

我们滔滔不绝诲人不倦

明朝一节从容课今宵三更不敢眠

忍把家务委家人因有作业待细看

答疑相围已三重意犹未尽废飧餐

但有学子有所问倾其所有无不言

如履薄冰待学问杏坛游刃写新篇

一日未敢忘学术每有怠惰愧先贤

研究传统主义也研究进步主义

琢磨重建主义也琢磨后现代主义

青春无畏熬夜备课的志学之年

研究卢梭杜威蒙特梭利

壮年有怀挥洒讲台的而立之岁

对培根康德赫尔巴特着迷

四面突围砥砺负重的不惑之年

琢磨起弗赖雷伊利奇苹格蒂

老骥伏枥延薪续火的天命之岁

对福柯德里达吉拉德好奇

不要问当初为什么

选择了你

就像相对论没法回答

它为什么选择爱因斯坦

好比牛顿永远没法解释

被苹果砸到的那个瞬间

恰似白居易说不明白

什么时候迷上了烟雨江南

就像艾青不会跟你解释

他为什么爱这土地

好比门捷列夫会说

他的最爱还是元素周期

恰似孟德尔说不清楚

他哪天开始对豌豆着迷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从讲台到灶台

隔着一条地铁

和五趟公交的距离

从学子到孩子

我们的牵挂

在这里也在那里

从李白杜甫到洗菜拖地

我们上得讲堂下得厨房

从函数方程到打球刷剧

我们来得考场去得疆场

从出题讲题到诗歌戏剧

我们天文地理说学逗唱


北京国子监辟雍大殿


教育就是让树成为树让花成为花

教育就是人成就人生命成就生命

教育就要你要像你我要像我他要像他

当分数为王从中学给大学示范

当绩点为王从大学向中学传染

当功利主义从社会向校园弥散

当教育要跟军备竞赛挂钩沾边

当我们手中的戒尺不能当教鞭

敢不敢一如既往能不能初心如磐

敢不敢肩住闸门能不能一往无前

萤火微光而不必等候炬火

在怀疑的时代仍相信相信的力量

一如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

亦如马相伯先生创复旦震旦

恰如端坐励耘书屋的先生陈垣

也如于漪先生的课改实验

行为世范是真言也是箴言

言为士则是今天也是明天

以文化人在文坛也在教坛

优秀是一种习惯慎独是一句诺言

在中流能做砥柱逢潮流勇立潮头

求真又能向善妙手且有铁肩

我们是他们

我们也是我们

我们不是凡人

我们也在凡尘

既能谋得稻粱也能超越以向前

追求学富五车也捍卫师道尊严

在此安身立命也在此立功立言


横渠四句


有一些时髦词儿

一旦进入

教育的场域

就听着别扭看着惊讶

作为师者

有义务也有使命

筑起一道堤坝

任由它们在教育的园地疯长

甚至开出恶之花

一部正剧就可能荒腔

一曲雅乐极容易俗化

子曰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

有心向学乃至人已在学

那都是庄稼

园丁的眼里

没有稗草

麦霸也罢戏霸也罢

最好不要宠着学霸

尤其不能嘴边

老挂着学渣

硬盘可以格式化

系统也可以格式化

万万不可

把青春学子的时间

也格式化

就像有些电话

它的功能

一旦越界

就有可能异化

效率就是生命

救人

自当夺秒且争分

但是教育

乃是

传统农业

速生林做不得栋梁

育人

也没有效率的神话

扎根不深

自然经不起

风吹雨打

树木成长

有快就有慢

冬天才开放的是梅花

一刀切的想法

只适合用以斩乱麻

鸡血本就不是熊猫血

被打鸡血的娃

也不大可能

是葫芦娃

抢跑

在短跑运动中

都意味着被罚下

那么

人生的长跑万米

为何非得

一开始就掉价

有一种定力叫不折腾

有一种冷静叫不闹腾

有一种耐心叫等你长大

有一种理性叫静水流深

有一种回报叫下自成蹊

有一种技巧叫伏脉千里

有一种伤害披着爱的外衣

教育最需要的是深耕

校园最需要的是安静

可以追求优秀的成绩

但不能优绩主义

应该学习生物达尔文

但不要社会达尔文主义

好老师应是引路人

好老师当作大先生

是摆渡者也是取经人

是燃灯者也是守门人

追求做教育家也力争做守护神

是滤去除尘杂的网

也是烛照暗夜的灯


北师大校训碑


有一些提法

一直热搜和内涵教育

让人看见希望也感到忧虑

学生是师者精神的后裔

这话是动力也是压力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话有道理也不讲理

教育的困境是“囚徒困境”

这话让人丧气也让人奋起

“剧场效应”是教育的困局

这话说的是现实也说的是过去

中美竞争教育是终极对弈

这话是盛世危言也是深谋远虑

反对五唯才能教育破题

这话高瞻远瞩也是战略布局

再不变革只能教出低配版AI

这话有点夸张也所言非虚

有人说局外呐喊莫如躬身入局

这话透着通透也看着爽利

要站着育人不能跪着教书

这话硬气也提气

曾经惩戒过王阳明的

那把戒尺

如今

放在哪里

差一点落在魏巍身上的

那根教鞭

如今

落在何地

孔子曰

四十不惑三十而立

一个属于师者的节日

自当欢庆

也该

祝福与礼遇

然而

更应该有

属于不惑之年的

成熟以及勇气

沉着以及坚毅

鲁迅先生曾说

搬动一张桌子

改装一个火炉

几乎也要血

然而

没有等不来的黎明

没有走不出的荆棘

没有唤不回的东风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

到半山的路

自然更陡

到中流的水

当然更急

木铎发出金声

金声自然玉应

两千多岁

不绝如缕

一个职业

很孔丘也很子與

一个节日

很张载也很韩愈

四十不惑

有四句

记在心头刻在心里

得天下英才而育

乐此不疲

虽千万人

吾往矣

向着大海星辰

前方是四十亩的麦田

脚下是两千多岁的大地



作者简介



汪文龙,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北京市西城区中学戏剧联盟秘书长。曾获“霍懋征教育奖”,北京市西城区优秀班主任。2009年主编出版《“伏脉千里”高中语文学案(上下册)》(北师大出版社),2023年主编出版《“双课堂”在实验》(开明出版社),2023年出版个人专著《做语文教育的“本手”》(开明出版社)。迄今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师》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语文课程信息化论文曾获全国一等奖,大单元教学设计曾获北京市一等奖,曾主持北京市“十三五”重点课题并获优秀成果奖。



特别鸣谢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孙苒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章黄国学
章太炎、黄侃为二十世纪国学巨擘,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作为章黄后学,我们立足传统“小学”,传承章黄学术,弘扬中国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绍乾嘉而继章黄,自小学以通大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