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磅利空落地!

文摘   财经   2024-06-13 20:20   北京  

点击上方关注「hi研报」→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每天不错过hi研报干货~

1
小蓝复盘 
昨晚欧盟加税利空落地,但更大的潜在利空还在11月,虽然现在指数在回调,但明天再休整一天,也就差不多该反弹了。
其实这次汽车加税,本质上还是纯纯的利益问题。以前对方产品有优势的时候,主张自由贸易,现在我们占优了,就开始玩贸易壁垒,典型的国际双标。
不过这次影响还不算什么,11月的潜在威胁才是大头,等大洋彼岸的结果出来,如果18年那位卷土重来,是号称要全部加60%,到时候又难免一波心里冲击。
不过,倒也不用太过担心,一方面,到时候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出海和美股供应商,这边家伙现在要么破位,要么见顶,估计也等不到11月。另一方面,国产替代反而有炒作的噱头了。
而回到市场,指数虽然还在跌,但这本质上就是还债行情。你只需要看懂下面三步就好。
第一步,前面小盘股跌的时候,为了保面子强拉沪深300,虽然人为因素可以短期托住,但终归还得回到正常。
第二步,你可以理解为是跑步比赛,小盘股先跌也先冲线,而沪深300后跌。而此时此刻,就是小盘到位后反弹,而沪深300马上冲线。
第三步,也就是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微盘股能冲高回落休整一下,同时补跌的沪深300缩量小阴。相当于先反弹的,回踩一脚,而补跌的再稍微发泄一下,那两边又达到平衡了。
如果把这一切跟指数结合,也就可以得出我们开头的结论。
深指就是两个收敛三角形的叠加,也叫旗型整理。
从时间上,跟4月那一波已经几乎一致。从空间上,一波中期休整到了尾声选方向的时候。从催化剂来看,中报马上要来。
那么把短线和中线一结合,就会得出中期整理马上结束,下周选方向。而短期来看,只要明天实现沪深300冲高回落,且微盘指数单日休整,那么下周反弹就可以期待。
同样是三步走。第一步,每个人天生觉得自己能力很强。第二步,股市亏了,就不得不承认自己不行,这事很难接受。第三步,亏钱的视频,刚好可以让你找回心里平衡。于是主播们自然会利用这种心里,拿到流量。
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但凡能赚钱,谁又愿意用亏钱视频麻痹自己呢?
不过作为股民,还是要讲究格局的。你以为美股那帮人真的幸福吗?躺平就能赚钱,存银行就能5%收益,他们的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更重要的是,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我们这一年,从合成生物到芯片制造,再到人工智能,既学习到了知识,又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亿万富翁,亏点钱又算什么呢?

最后还是我们的仪式感,点亮爱心,你永远可以相信小蓝。

2
科技-3 巨头

6 月,美股科技 3 巨头的市值,互超之后又回到原点,之前有提及,但对这个话题,今日再做一小点补充,排名背后在争啥?

过去半个月,市值轮动节奏是这样的。

开始是微软>苹果>英伟达。某天盘中,英伟达反超苹果但没守住。过了几天,苹果盘中反超微软也没撑到收盘。目前是微软略超苹果 110 亿美元,排名第一,这差距对3.2 万亿美元的体量来说,微乎其微。

三家公司,都是各自领域的龙头,市值加起来更可谓富可敌国。微软出钱投了OpenAI,代表大模型。英伟达背后是半导体,23 年卖了 385 万颗数据中心 GPU,拿下98% 的市场份额。苹果背后是消费电子,估算手机保有量超13 亿台。

原本,各自的市值差距在千亿以上,保持距离,最近才靠近,核心原因是英伟达在高端 GPU 上的一家独大,三巨头转向硬件+软件的综合竞争。底层逻辑是人和 AI 、硬件的关系,收敛一下,核心看3个关键词:大模型、生产力、AI 工具。

关于大模型,只需要问一个本质问题,它在做什么。

只考虑人的话,学习过程是知识+经验的自然进化,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更新慢,会犯错,讲究自洽(闭环系统),看“做”了什么。

只考虑AI的话,学习过程是压缩+还原信息,迭代过程中模型调用资源对信息试错,更新快,有 AI 1.0, AI 2.0,AI3.0,会损失,讲究规模(开放系统),看“想”出什么。

目前,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代表了通用大模型的天花板。苹果后来居上,自研了一个相当于 GPT4 级的小模型。代表了两种商业模式,前者是花大钱办小事,主打一个先做再说,后者是花小钱办大事,主打一个简洁、合理。

在这层关系里,英伟达是 AI 的成本计算器,微软是英伟达的成本计算器,消费者是微软和苹果的成本计算器,简化一下推导过程,结论近乎常识,如果消费者对 AI不买单,英伟达的生意账得重新算。背后都是数学。

上面一段的信息有点多,我们换下视角,聊聊生产力,只需要问另外一个本质问题,如何通过 AI提高一个人的生产力?

复杂问题的原理反而是简单的。先使用 AI,然后多用多总结,发现 AI 能纠正哪些旧知识,发现哪些新知识。只是,AI 无法解决人为什么要用它。背后都是动机。

我们无限简化一下人用 AI 的情况,会有 3 种,涉及到第三个关键词:AI 工具。

第一种,积极使用的人。假如他手机、电脑都用 AI 用的很溜,有提效。这类人是少数中的极少数,属于乐观派。

第二种,偶尔使用的人。就是想起来会用一下,用的一般,很难猜后面会如何变化。这类人是多数人中的小部分,属于跟随派。

第三种,对 AI 持负面、不了解或不认同的人。这类人是多数人中的大部分,属于旁观者,除非升级成第二种或第一种人。

现在,模拟现实世界,AI 同时介入 3 人的工作和生活,他们的态度会如何互相影响是复杂的,但如果看懂下面3个底层逻辑,思路就清晰了。

首先,不管是 A 应用,还是 B 应用,还是其他的 AI应用,都属于软件层。

其次,软件要运行,得要有硬件支持,常见的无非电脑、手机两大核心品类。

最后,不分电脑还是手机,个人上网,互动方式有约束,比如用手、声音,常见的用手在网页或者APP上获取信息,入口界面具有统一性。

到现在,结论就更清晰一些了。根本上,一个人通过硬件(电脑或手机)在网上冲浪、办公,需要的是三者之间的无缝衔接,科技融入生活,而不是乐观或者悲观的判断。

最后,分享一个佛教禅宗的公案。两人争论风吹幡动,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六祖惠能大师说不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而是心在动。

如果这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多选题,是不是幡在动,风在动,心也在动呢。

最后,回到开头,给个结论,3 巨头以不同的方式争消费者,抢先获得他们脑海中的“我为啥要下单”。
特别申明


本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买卖任何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决策建议,且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本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

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号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对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依据或使用本号所载资料造成的任何后果,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号发布的内容仅为hi研报团队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研报是座宝藏,带你深挖背后的价值
下午6点,hi研报与你不见不散
点击关注,获得更多免费工具和干货知识

hi研报
研报是座宝藏,带你深挖背后的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