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肱骨近端骨折(PHFx)罕见,占所有儿童骨折的约2%。由于肱骨近端的生长板负责上肢约80%的生长,具有显著的骨重塑潜力。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预期的重塑能力,因此大多数此类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重塑的潜力逐渐减小,而畸形的严重程度和功能需求则逐步增加,手术干预的必要性也随之上升。然而,目前尚未确立管理这些骨折的明确参数和可接受标准。尽管对于小龄儿童的移位性骨折,非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但对于青少年的移位性骨折,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主张在该人群中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持续性畸形。这些担忧导致了此类损伤手术治疗的增加。
Pahlavan等人最近进行的系统综述报告了儿童此类损伤手术干预效果的不同结论。该综述还指出了先前发表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有限对照组的IV级病例系列,且缺乏前瞻性研究。
尽管临床上大多数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的儿童患者结果良好,并且并发症较少报道,但很少有研究报告儿童患者的自我报告结局(PROs)和临床关节活动度结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青少年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PROs)。我们假设,尤其是在严重移位骨折的患者中,手术治疗将带来更优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和关节活动度结果
本前瞻性研究评估了2018年至2022年期间,6家一级创伤中心收治的10至16岁青少年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PHFx)患者。 纳入标准为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显示骨折移位超过骨干直径的50%或成角大于30度。研究还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严重移位组,定义为成角超过40度或移位超过75%的患者。随后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
骨折的成角和移位(移位百分比是指骨折部位骨骼宽度的移位比例)在肩关节正位和肩胛Y位片上进行测量。移位百分比的计算方法为:将测得的移位值除以骨折部位的骨骼总宽度,再将结果乘以100(图1)。成角的测量按照Burke等人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图2),该方法已显示出优秀的评估者间和评估者内的一致性,其组内相关系数(ICC)超过0.9。
图1.移位测量方法。肱骨近端骨折的移位通过将干骺端暴露部分的长度B(蓝线)除以肱骨近端的总宽度A(绿线)来计算;再将结果乘以100,得出移位的百分比。
图2.成角测量方法。成角由一条垂直于肱骨近端骨骺线的直线与肱骨骨干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来测量。
在78名入组患者中,36名(46%)接受了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显著较大(13.5岁对比12.2岁,P < 0.001),且在就诊时肩关节正位片显示的平均成角更大(31.1°对比23.5°,P < 0.05)。所有患者的自我报告结局(PROs)随时间逐渐改善。手术患者在术后6周时,上肢PROMIS评分显著优于非手术患者,且达到了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46.4对比34.3,P = 0.027);然而,这一差异在3个月时消失。
在对35名严重移位患者的次分析中,21名(60.1%)接受了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在任何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且所有患者的自我报告结局在3个月时均达到了人群正常值。无论骨折移位情况如何,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关节活动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青少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较为罕见,针对这一群体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我们的研究是该领域唯一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年龄13岁(范围为10至16岁)的青少年在所有患者自我报告结局(PRO)领域或测量的关节活动度(ROM)上,在手术治疗方面并未在任意时间点(最长随访至6个月)表现出显著优势。即使在严重移位骨折中,两种治疗方式在6周、3个月或6个月时的关节活动度临床结果上也没有表现出优越性。这支持了非手术治疗对于青少年的有效性,表明即使在严重骨折患者中,也无须采取侵入性手术干预。此外,非手术治疗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并减少与手术相关的风险,因此应被充分考虑。
本研究是首个针对青少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报告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之间的结局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强烈支持在治疗这些骨折时应充分考虑非手术治疗,尽管骨折严重程度不同。未来需要进行长期随访研究,以确认良好的肩关节功能能够持续到成年。
声明: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不代表骨今中外平台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投稿微信:17611707166
投稿邮箱:gujin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