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2024年大型综合学术年会暨2022~2023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在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绿色数字协同转型 赋能船海高质量发展”,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的决策部署,抓住船舶行业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升船海业在海事技术与装备领域竞争力。
上海市科协学术部部长、二级巡视员潘祺,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军、王锋、陈弓、廖世俊等领导和嘉宾以及近200名学会会员和科技人员出席会议。廖世俊主持开幕式和颁奖仪式,王锋、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胡可一共同主持学术年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届年会首先举办了2022~2023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本次优秀论文评选范围包括2022年和2023年学会组织举办的40多项学术交流活动上发表的论文,学会学术刊物和行业内相关专业学术刊物两年内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近2000篇。经过学会十一个专业委员会、各杂志编辑部推荐,共有119篇论文参加评选。经专家初评、二次评审、网上公示、重复率审查和理事会审议批准等程序,共35篇论文获奖。
在学术交流环节,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作了题为《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探索》的报告。他指出,AlphaGo和ChatGPT以寓言的方式宣示新时代的到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发生,新的动力带来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必由之路,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我国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持续探索已经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思想和技术上的基础。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金燕子作了题为《液氢运输船市场与技术探讨》的报告,介绍了液氢储运市场的现状,对液氢运输船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她指出,从国内外氢能需求来看,液氢海上运输市场前景可期。当前,液氢运输船领域专利申请量逐步增长,但船型设计、液舱设计、液货系统设计等涵盖的技术路线较多,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可布局的空间。针对当前国内液氢运输船在设计关键技术、核心配套方面的短板,她建议,我国要提前布局国家层面的科研立项,开展液氢运输船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究研制;加强跨行业合作及陆海融通发展,建立液氢储运产业链核心系统及材料设备研制及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推进示范应用,快速形成国际市场接单能力;围绕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液氢储运装备或系统的专利布局。
康士伯海事(上海)公司销售及市场副总裁刘雅玲作了题为《高效安全环保的物流新理念》的报告,介绍了康士伯在自主航行、智能船、无人船等领域开展的项目。她认为,新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能会迅速改变海上运输的运作方式,并从商业、安全、成本、风险、可持续发展等五个角度介绍了开展自主航行的必要性。数字化和减碳是未来的两个趋势,无人船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催化剂,目前,康士伯正在进行“YARA Birkeland”“ASKO autobarges Marit & Therese”“Reach Subsea”“Trafikverket”等4个无人船项目。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吉永军代表总工艺师刘建峰作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总装造船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的报告。他指出,造船行业是一个高度离散的行业,带来大量复杂、不确定的场景。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船舶总装建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数字技术与船舶先进制造技术正加速融合,韩国、日本、欧洲各国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数字化转型,国内各个主要船厂也都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尝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业务融合,成为船舶总装建造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目前造船企业需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企业的数据中心,达到数据贯通、数据共享;深化基于模型的三维一体化设计,打通三维模型和制造的数据流,解决模型到智能装备、人的痛点。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究员林洁作了题为《氨燃料:集装箱船脱碳之路的新选择》的报告。她指出,氨作为燃料具有无碳、不易点燃、可再生、易于储存和运输以及未来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具有毒性、腐蚀性、需要高比例的点火燃料等缺点。由于其毒性,根据现行法规,氨不能用作船用燃料。国家海事组织(IMO)正在评估对《国际船舶使用燃气或其他低闪点燃料安全规则》(IGF规则)的必要修改,以允许氨作为燃料,预计将于2024/25年完成。各家船级社也已经发布了使用氨作为燃料的初始船级规则和指南。目前来看,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燃料消耗是使用低碳燃料的新造船设计的关键,新造船需要优化布局,进一步降低氨燃料处理的风险;通过操作员和机组人员培训,围绕氨加注过程中的操作或意外释放进行安全研究;在港口建立氨加注基础设施及制订加注指南。
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孙永元作了题为《船用绿色智能双燃料低速柴油机开发》的报告,介绍了MAN、WinGD两大专利商的双燃料机型以及中船三井双燃料主机建造取得的进展,尤其是WinGD 12X92DF-1.0、WinGD DF-2.0主机研制情况。他介绍,在甲醇双燃料柴油机研制方面,中船三井柴油机正在开发10X92DF-M-1.0-LPSCR项目、12G95ME-C10.5-LGIM-EGRTC项目、7X82DF-M-1.0-HPSCR项目等甲醇机型,将分别被应用于超大型集装箱船及超大型矿砂船。目前,中船三井已建成的试车用甲醇供液系统为68.64m³/h甲醇供应系统,可同时满足一台92/95及一台80/82缸径主机同时试车。
在结构力学、信息技术、建造工艺和材料、标准与规范专业等4场专业学术年会上,相关领域专家和科技人员作了专题报告和专题论文交流,传递各专业的新信息、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展示最新的学术成果,充分体现了学术年会的专业性、系列性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据悉,后续还有7场专业学术年会将在10月至11月陆续举办。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