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
人类感觉神经元转录特性解析及类器官模型的创新应用
会议简介
随着生命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人类感觉系统的理解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神经元转录特性及其对感知功能的影响方面。神经元,作为大脑和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桥梁,其转录特性不仅关乎信息的传递,还与各种感觉功能的形成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类器官(organoids)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工具,已经在理解人类生理和疾病机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联合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和王晓群教授研究团队于11月12日在Cell上发表题为“Decoding Transcriptional Identity in Developing Human Sensory Neurons and Organoid Modeling”的文章。在此研究中,研究团队构建了人类胚胎背根神经节的单细胞时空转录组图谱。该图谱揭示了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并突出了在细胞命运决定中起作用的外部信号通路和内部调控层次,包括神经元与胶质细胞谱系的限制、感觉神经元的分化与特征化,以及神经元与卫星胶质细胞单元的形成。此外,研究团队鉴定出了一种人类特有的NTRK3+/DCC+痛觉感受器亚型,该亚型参与多模态的痛觉处理。通过模拟信号通路的程序性激活,研究团队成功建立了功能性的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并强调了转录调控因子在未特化感觉神经元命运承诺中的关键作用。
会议时间
2024-11-25 北京时间:20:00-21:30
会议日程
参会专家
主持人
吴倩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倩,200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开展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发育与相关疾病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在Nature、Science、Cell、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2020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入选中科院青促会,获北脑青年学者、干细胞青年研究员奖。
主讲专家
卢甜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卢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师从王晓群研究员。从事神经生物学相关研究,聚焦于类器官培养与感觉神经系统发育解析。以第一作者在Cell发表论文,成功建立了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模型,为感觉功能障碍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工具。
讨论专家1
刘倩
中国科学院大学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倩,副研究员,中科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2012-2020年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从事客座副研究员、荣誉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工作,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颅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再生修复机制,基于电刺激的神经干细胞命运调控。主持国家自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国际合作项目;骨干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作为主要执行人完成美国NIH、欧盟ERC、英国Wellcome Trust等科研项目。在神经生物学和经颅电刺激领域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担任多家SCI科研期刊同行评审、青年编委和客座编辑。
讨论专家2
梁胜祥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产业研究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
梁胜祥,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产业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2023),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2);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分子影像组联合培养。长期从事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与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Physics in Medicine & Biology等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4完成人,2019);担任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康复学报》青年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课题6项。
讨论专家3
邵志成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邵志成,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课题组利用特定疾病类型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结合3D类脑器官(Organoid)等技术,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药物靶点和建立药物筛选平台。同时利用转分化技术,结合材料科学制备类器官芯片,探究3D-organoid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再生的新策略。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Neuroscience, Bio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ports, iScience, Cell Reports Method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已申请6项专利,获批3项国家专利。获得科技部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横向课题等多个项目支持
讨论专家4
王玉冰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玉冰,博士,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教学与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干细胞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糖蛋白YKL-40的功能分析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Cancer Letters,FEBS Journal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讨论专家5
赵性森
湘湖实验室
副研究员
赵性森,湘湖实验室,副研究员。2022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2022年至2024年在浙江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随后加入湘湖实验室工作。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为基础,构建多种儿童罕见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类脑器官模型,探究神经发育的相关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与小分子药物筛选。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在Elife、Science Advances、Cell Discovery等期刊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件,荣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参与多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
观看方式
如果您想参与期刊系列线上学术论坛,或者参与更多学术活动,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人:孙莹
官方邮箱:gjb11@nrren.org
联系电话(微信同步):187 0408 7436
微信二维码:
NRR杂志专业研究团队助力优秀专家及团队提高国内外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