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路 难
一辆驴车困顿地滑下街心
我站在黄土巷口,张望着历史
看到一群影子扭曲在红墙上
干燥斑剥,其中仿佛有我:
被层层包围在标语牌下,瘦削
不胜春寒。人们向我挤压过来
倾斜的体温逐渐感动了我的骨血
我回头辨识左右,发觉那是重叠的黑影
而墙上的形象是假的,我乃了悟
我陌生,孤单,渺小,虚幻
不免在秦中自古的夕阳里抖索
这时又有一辆驴车驶近,并且
在我身边停驻。红墙上多了
一条闪烁的鞭影,和疲惫的驴头
赶车的人纳入忽然掀起的喧哗中
指点着我的背,一陌生的魍魉
映在撕毁的大字报上。然而远方啊
远方突兀是黄昏的浮屠
一雁舍身乃见塔势出如涌
在交错的槎桠后,暮霭当中
苍然如诗的荒凉,如功名颓唐
不可了悟的净理,佛的叹息:
千骑在古代的槐荫下驰骋
坚实的土地踏成灰尘和泥泞
长鞭垂落,群众渐渐宁静了
倚在脚踏车前端详一片斑驳的
红墙,因为我的影子倾斜地抛在
那标语牌下,而且扭曲,折断
他们在背后宁静地打量着我
细数日晷的纹路。驴子闭上眼睛
群众渐渐散开并且恢复了正常
低声交谈着,但我知道
他们的兴趣在板栗,烟卷
面粉,白菜,盐,猪油
在关外的雪,牧草,河泛 ……
我凝望巍巍的雁塔。他们的
兴趣不在塔也不在我
君不见慈恩寺塔风凄迷
鬼匿神藏诗魂啼 ……
我在塔前落魄地搜寻着,辨认
一些遥远的年号,漫滤的字迹
他们曾经结伴来过,在春日里
薄醺的才具和华丽的衣裳,人生
得意马蹄急,讨论应制诗的涵蕴
挑剔新科榜首的门第,带着鄙夷的
神色,典故可能有问题,声韵
拗捩,何况书法也险象丛生
“这怎么可以?”一个说
举杯就唇,又严重地叹了一口气
寺外围坐些黑衣的老者,烟杆
冷冷指着黄土,新叶随风颤抖
看那人收拾地上的绣像小说
把罗通扫北捆起来绑在脚踏车上
那面容是我所无从记忆的,不是
衰老也不年轻,没有欢乐也没有
忧愁。那面容极端熟悉——
我在书本上看过,揣摩想象过
摆渡的,拉车的,放马的
在古代逃荒,在现代挂钩串连
他识字,看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看过工人,农夫,兵士,他抬眼
惊讶地——他看过我了
我两鬓灰白如异乡人,而我
本是千里跋涉来到的异乡人
在阴凉的塔影下独立,张望着
历史的灰尘,泥泞,和血迹
我听到干戈碰撞的铿锵,突围的呐喊
火舌饕餮的吞噬,屋梁倒塌的声音
露霆,霹雳,豪雨,狂风
难民的流亡曲
君不见灞水西头乌云急
官道冥冥柳条湿 ……
野烟在水面依依道别
摇荡分离复纠结相聚,泪水
落在沙洲,当夕阳聒噪过群鸦
微雨的桥梁乃沉人叹息。这时
河东的自由市场也慢慢散了
人民安静地向四方移动
进城去开会,或者到野外去
去执行某种轮值的义务,也许
回家点灯修补另外一盏灯
在梦里把自己棉醒,追求
另外一场摇不醒的梦:
攻击昔日的城堞,爆破
焚烧,摧毁,并且对着火光
和残垣欢呼,然后聚在一起
决议认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
但决不后悔
我枕着寥落的忧伤思维
想象子夜我犹站在灞水桥头
我向黑暗道别,折柳示意
微雨是天地有情的泪,淋湿了
行人的旧衣。我推窗外望
微风无雨,三月的星光
闪烁,飘浮过沉默的北地
啊中国!铁栅门下一名卫兵在踱蹀
放哨,在摇曳的柳影里伫立
我这样久久看着子夜的庭院
墙外黑暗的屋顶,云在天空追赶
新月忽隐忽现,这么安静寂寞
百里之内没有人失眠,甚至
没有任何翻身呵欠的声音,除了卫兵
悄悄的踱蹀,久久伫立在古老的
多情感而又无比坚忍的土地上
我专心倾听着,张望着,想辨认
一点声息,把握古城的脉搏
苍黄黝黑但永不死灭的面貌
想穿过夜色勾划黎明,寻找
盘庚流浪通过的地平线
黄土高原上幽微的火种
西伯戡黎留下的灰烬,沿途
宿命的白骨,残落在黍稷田里
那是吸尽漂杵的血流的土地
曾经肥沃如家乡,如今干燥
枯裂,在无数的杀伐和惊雷之后
在愚昧,骄纵,和冷漠里
这是一片沉寂的揶揄
新月在层云间躲藏,星光
嘲弄着露水,柳条泛白
发青,卫兵换班。我似乎
听见引擎发动的声音了
浑浊的碰撞,挂钩,串连。早晨的
火车在出发,过渭水蜿蜒西旋
然而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
行人彳亍欲晓天,昔日
千骑骄骁处,惟今寒
雾藏野烟。君不见
1.此诗作者杨牧,写于20世纪80年代,选自《杨牧诗选1956-201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2.杨牧,1940-2020,本名王靖献,笔名叶珊、杨牧,生于台湾省花莲县,中国当代诗人、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