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吾三省先生谈到地名的阴阳问题,尚有两点重要之处未及,特补充如下:
一、典籍中最早提到地名中“阳”字意义的,是《春秋榖梁传》。该传在解释《春秋经》“天王狩于河阳”一句时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温,河阳也。”意思说“河阳”这个地方就是指温邑,因为温邑位于河水的北面,所以称为河阳。附带也把水北与山南的地名称为×阳这个原则点出来了。“阴”字的意义没有正面提及,但是不言而喻,与“阳”相反,应该是水南为阴,山北为阴。
二、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地名中带有“阳”字的都应在山南水北;但千万不要误以为所有带“阳”字的地名都一定与某山或某水有牵连。许多以“阳”结尾的地名与山水毫无关系,仅仅是因国人认为“阳”字是好字眼,就比“阴”字更多地使用在地名上。
例如山东省宁阳县这个地名,西汉时候已经使用。起先并不叫宁阳,而叫宁乡,只是鲁县(今曲阜)下属的一个乡,后来被封给鲁共王一个儿子刘恬作侯国,才改称宁阳。其实该地既无宁山,亦无宁水。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1.本文选自《逸言殊语》,作者:周振鹤,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1998.6。
2.周振鹤,1941年生,厦门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历史地理》集刊主编,关注课题包括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著有《西汉政区地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逸言殊语》《知者不言语》《随无涯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