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真假天师

文摘   文学   2024-09-01 08:51   北京  

   道教创教祖师,祖天师张陵白日飞升后,其子张衡继任天师,张衡被后世道教称为“嗣天师”,张衡继位后,闭门谢客,足不出户,后世《道藏》中说:嗣师闭门苦读祖天师张陵著的《老子想尔注》,大修道家清静无为之术。


   其实是张衡娶了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卢氏,天天和卢氏在屋子里造小人儿玩儿,修炼的是房啥术,卢氏先后生下了张鲁、张卫、张愧、张玉兰,嗣师张衡不问世事,自然有人填补权力空白,这个人就是张修,张修虽然也姓张,但与天师家族没有血缘关系。


   张修全权代理了五斗米道的管理,在教内开始整顿思想教育,教内弟子能否熟练背诵《老子五千言》,也就是《道德经》,成为考核道教弟子是否合格的硬性指标,五斗米道从松散的状态,变成为一个管理严密的宗教组织。

  这时候东汉帝国已经开始由盛转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十二日汉和帝去世后,刚刚满百天的刘隆继位,皇帝还是个婴儿,太后称制、外戚干政顺理成章,皇权缺失,外戚、宦官、士族(儒家)的权力失去制衡,平衡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东汉政权权力失衡,各方势力的斗争开始了血腥化。


   通常小皇帝成年后,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只能依靠自己身边宦官夺权,一轮接一轮的权力争夺,不是宦官灭了外戚,就是外戚直接灭了小皇帝,顺手捎带上宦官,皇权沦落为外戚、士族权力的对立。


   到了东汉末年,依附皇权的宦官的权力已经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位,这引起代表儒家的士族的不满,于是儒家士族常常与外戚联手,打击宦官集团,这不仅威胁了宦官集团,也威胁了皇帝的权力,东汉大乱。


  上层权斗的结果是皇帝、宦官、外戚、士族人人自危,东汉朝局动荡不堪,倒霉的自然首先是民间百姓,东汉国力大损,外乱频起,胡人纷纷作乱,东汉帝国大乱。

  祖天师张陵创教之初,就明明白白的已经赋予给了道教的政治野心,“青龙、白虎”都是皇家御用、专用的图腾,道家黄老之术的出现,本就是为政权服务的一套治国的政治思想理论,张陵把江西云锦山更名为“龙虎山”,是有深层、深刻的原因的,那是道家对政权渴望的表现。


题内话:道家、道教对政权的渴望与野心,被不久之后一个开国皇帝看得清清楚楚,制定了打击、限制道教的法律,从此道教各代政权打压了近千年,这个皇帝就是曹丕。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信奉老庄之道的巨鹿豪强张角,以“太平道”教首的名义号召教民起事,号称“苍天(东汉)已死,黄天(太平道)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从者数十万,史称“黄巾之乱”。


  远在巴蜀传教的张修闻迅,不甘其后,率五斗米道信徒,组成军队,进攻汉中太守苏固,匆忙组织起来的五斗米道军是一伙乌合之众,没经过军事训练,自然打不过正规军,迅速被苏固击破,张修逃回巴郡,继续传播五斗米道。


  公元188年,汉室宗亲刘焉上表朝廷,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东汉朝廷遂改部分刺史为州牧,使刺史成为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直接上级,东汉州、郡、县的三级建制自此形成,权柄下移,埋下了汉末军阀割据的祸根。


   刘焉是个聪明人,看出东汉帝国大厦将倾,早做绸缪,上书朝廷自请交州(今越南境内)牧,想要躲避世乱,在赴任的途中,受侍中董扶的劝说,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想到蜀地富庶,又依天险,易守难攻,于是打起割据蜀地的主意。


  于是刘焉上表朝廷,参劾益州刺史卻俭贪婪成性、大事聚敛财物,自请益州牧,朝廷于是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阳城侯,命刘焉前往益州逮捕卻俭,此时益州内乱,道路不通,刘焉被阻在荆州东境。


  蜀地太平道黄巾军首领马相做乱,杀了益州刺史卻俭,在绵竹称帝,没几日被益州从事贾龙击败身死,贾龙迎刘焉入蜀,刘焉把治所设在绵竹。


  刘焉入蜀,面对战乱才平的益州乱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流行蜀地数十年,教众数量庞大的“五斗米道”。


这年五斗米道“嗣师”张衡已经“白日飞升”十年了,张衡享年八十岁,接替天师之位的是他的长子张鲁,而五斗米道真正掌握实权的是《道藏》中那个隐身人~张修,第三代天师张鲁只是摆设。


(未完待续)


纵横论天下
看历史,观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