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灾降临,新闻媒体往往关心应急救援的短短几天,而忽视灾后重建的漫长过程。
这固然符合传播规律。应急救援时的戏剧性故事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总能引发大量关注。但是,这并不能有效帮助灾区民众解困,因为灾民最需要社会援助的时段,不在灾时,而在灾后。
以地震为例,大家都很关心地震时倒塌了多少房屋,瓦砾下是不是还埋着活人——应急救援当然很重要,体现着我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另一个问题同样重要,这些在地震中房子被摧毁的灾民,他们如何在灾后重建家园?
突发性的天灾是很难避免的,体现了命运的无常;但理性的灾后重建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体现着人性的光辉。
2024年的灾害解困式报道媒体工作坊的招募又启动了,今年的主题更加聚焦,以甘肃积石山地震重建为契机,以“灾后重建”为主题,并同步推出报道支持计划,希望能够促进媒体界与救灾公益机构的沟通交流,支持媒体记者进行灾后重建报道。
如果你是一名媒体从业者或者新闻专业学生,对以“解困”为导向的灾后重建报道有热情,希望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启发更多人关注灾后重建并行动起来回应灾害引发的社会问题,欢迎报名参与我们的工作坊。
媒体从业者或新闻学生,两年以上媒体从业经历优先(含自媒体),有深度报道、大型灾害报道经验优先:
纸媒、新闻客户端的记者和编辑;
电台、电视台、视频平台记者、编辑、编导;
自媒体、播客的主笔、主播和采编人员等。
02
“参与式”互动
在交流中构建平等氛围,分享人和参与者平等交流,鼓励参与者自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和困惑。
邀请在灾后重建领域富有经验的公益机构从业人员与媒体记者分享交流,并为采访报道提供支持,如增强灾害背景知识储备、对接采访资源、灾后重建案例介绍等。
在培训中设置情景模拟与小组讨论环节,学员参加感兴趣的小组,根据设定的灾后重建场景讨论如何进行报道,救灾公益人参与小组讨论,共同产出成果。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是对“到底这个工作坊有没有用”抱有犹豫和疑问,你可以看看往期的伙伴是怎么说的:
2023年刚开年,在北京参加解困式报道工作坊。这是一场不可多得的好活动,媒体和公益机构互相分享需求和困惑,学到了很多实操性极强的报道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视角有同也有不同,观点激荡,深感吾道不孤。
温如军 《中国慈善家》杂志主笔、第二届灾害解困式报道媒体工作坊伙伴
近年来,地震、暴雨、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人类社会随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新闻媒体面对复杂的灾害报道,不光要告诉民众“怎么了”,还需要告诉大家“为什么”“怎么办”。在此情况下,解困式报道工作坊以模拟实战的形式,为一线记者提供了以“解困”为导向的灾害报道的方法论,也为记者提供了“解困”的专家资源,方便了采访,受益颇多。
李若一 《中国青年报》记者、首届灾害解困式报道媒体工作坊伙伴
参加工作坊,深入了解解困式报道,对新闻和社会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工作坊的讲师来自不同领域,从法律界定到实际操作等方面,详细讲解了“how”的重要性,这是解困式报道的关键,也是传统报道中较为稀缺的部分。此外,通过工作坊其他同行和公益领域前辈建立了连接,受益匪浅。
孟倩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首届灾害解困式报道媒体工作坊伙伴
很荣幸参加解困式报道工作坊,此前一直在做科技报道,在疫情中有参与报道,发现解困报道要基于科学之上,但是真正想要做好这样的报道十分不容易。在工作坊的学习中了解了不同领域的交叉部分,与很多有志于公益的小伙伴相识。
时间:5月25~26日,周六日。
地点:北京东城区板桥南巷7号二楼乐平公益基金会。
本次工作坊全免费,对外地媒体伙伴提供差旅补贴(2500元/人)。
扫左侧二维码或点击原文链接
立即申报
报名截止至5月13日12:00前
报名成功后,我们将在5月15日为你发送确认邮件
明天(4月30号)15:00,我们将举办一场线上沙龙,邀请救灾专家与一线的行动者上来直播间,一起聊聊灾后重建的重要性以及民间公益力量的作用。现场还有媒体工作坊的详细剧透,欢迎大家围观。
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伙伴,欢迎点击下方链接直接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