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自我实际上像一座冰山,有时候我们从成人的视角去观察,只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之下的暗涌,是人格难以伸展开来的一个困境。”
前几天,我们和儿童专题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的专家顾问团们做了一场直播,一起讨论了目前困境与流动儿童群体面对的现实。
我们聊到了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定义,他们面临的几大问题,也聊到了低生育与老龄化的问题,我们还讨论了谁在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改善方案,而不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专家们的分享可以引发很多思考,儿童保护背后有很多复杂的社会逻辑,若不充分了解这种复杂性,我们难免落入刻板印象的窠臼之中。比如,我们往往认为留守儿童,就是留守在农村,但韩嘉玲教授指出,留守儿童,也可以留守在城市。
“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留守儿童跟流动儿童可以是一个身份的两面,也可以是同时兼具,一个人又既流动,又留守。其中,城镇流动儿童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读书。”
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儿童保护议题自然也不例外。
新闻报道一直很关心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因心理问题而产生极端事件,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但是,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谁来回应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改善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状况?这是需要进一步追问的。
6月24日,共益资本论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一起发布了解困报道支持计划·儿童保护专题。邀请有志于关注儿童的媒体请报名,申报期已进入最后三天。
沙龙嘉宾&精选时间轴
沙龙摘要
本文为基于直播口述稿摘录重点呈现,有删减,完整内容点击播客
我国不同部门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名称与界定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常常会有一些数据上是不统一的,统计口径不一样,定义的差别很大。例如:2015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流动儿童数据是3426万,同一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统计就只有1367.1万。城镇户籍的流动儿童成为政策盲点,是缺乏关注的对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也就是留守儿童跟流动儿童可以是一个身份的两面,也可以是同时兼具,一个人既流动,又留守。其中,在城镇流动儿童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读书。
范斌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儿童的自我实际上像一座冰山,有时候我们从成人的视角去观察,只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之下的暗涌实际上是人格难以伸展开来的一个困境。如果我们不集合多方的力量施以援手,让孩子们在个人成长的阶段得到协助,就会出现遇困的情况。
我们在走访的时候,基本上75%-80%受困的孩子,那都涉及到有家庭关系,如果他们的家庭关系都充满着矛盾和冲突,那么他在学业帮扶、情感关怀、心理辅导、经济援助、就业支持、亲子关系以及健康的家庭照顾方面容易缺失,那么他的社会化就充满着障碍,在未来的发展通道也会比较狭隘。
随着我们国家流动儿童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出现总人口数量负增长、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的现象时,我们已经到了推动流动人口落户及流动儿童教育供给改革的非常关键的最后一里路。
好的解困方案为什么复杂
用解困思路,避免无力与痛苦
如果你是一位媒体从业者,你也希望通过报道来启发更多人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欢迎申报“解困式报道支持行动”。我们计划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媒体人、公益人分享最新的理论、实践与案例,并资助从业者去做一些既有新闻价值、也有社会价值的选题。
2024“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儿童保护专题”
↓ 申报中 ↓
01
谁适合申报支持行动?
运用解困式报道的理念报道困境(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流动儿童专题的媒体个人和团队,机构媒体优先:
纸媒、新闻客户端的记者和编辑;
电台、电视台、视频平台的记者、编辑、编导等;
自媒体、播客的主笔、主播和采编人员等;
各媒体平台的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等。
02
入选的伙伴可以获得什么?
采访及知识支持
资金支持
专家顾问团
社群支持
03
立即申报
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7月14日。
(若支持名额已满,会提前结束申报。)
申报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申报。
联系邮箱:gongyizbl@126.com
(扫码申报)
↑ 在线文档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