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护,没那么简单

楼市   2024-07-11 16:01   广东  

儿童的自我实际上像一座冰山,有时候我们从成人的视角去观察,只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之下的暗涌,是人格难以伸展开来的一个困境。

前几天,我们和儿童专题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的专家顾问团们做了一场直播,一起讨论了目前困境与流动儿童群体面对的现实。

我们聊到了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定义,他们面临的几大问题,也聊到了低生育与老龄化的问题,我们还讨论了谁在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改善方案,而不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专家们的分享可以引发很多思考,儿童保护背后有很多复杂的社会逻辑,若不充分了解这种复杂性,我们难免落入刻板印象的窠臼之中。比如,我们往往认为留守儿童,就是留守在农村,韩嘉玲教授指出,留守儿童,也可以留守在城市。

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留守儿童跟流动儿童可以是一个身份的两面,也可以是同时兼具,一个人又既流动,又留守。其中,城镇流动儿童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读书。

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儿童保护议题自然也不例外。

新闻报道一直很关心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因心理问题而产生极端事件,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但是,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谁来回应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改善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状况?这是需要进一步追问的。

6月24日,共益资本论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一起发布了解困报道支持计划·儿童保护专题。邀请有志于关注儿童的媒体请报名,申报期已进入最后三天。


沙龙嘉宾&精选时间轴



沙龙摘要

本文为基于直播口述稿摘录重点呈现,有删减,完整内容点击播客


 多重定义的“流动”“留守”空白
韩嘉玲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

我国不同部门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名称与界定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常常会有一些数据上是不统一的,统计口径不一样,定义的差别很大。例如:2015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流动儿童数据是3426万,同一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统计就只有1367.1万。城镇户籍的流动儿童成为政策盲点,是缺乏关注的对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也就是留守儿童跟流动儿童可以是一个身份的两面,也可以是同时兼具,一个人既流动,又留守。其中,在城镇流动儿童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读书。


 75%的问题背后,是家庭

范斌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儿童的自我实际上像一座冰山,有时候我们从成人的视角去观察,只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之下的暗涌实际上是人格难以伸展开来的一个困境。如果我们不集合多方的力量施以援手,让孩子们在个人成长的阶段得到协助,就会出现遇困的情况。


我们在走访的时候,基本上75%-80%受困的孩子,那都涉及到有家庭关系,如果他们的家庭关系都充满着矛盾和冲突,那么他在学业帮扶、情感关怀、心理辅导、经济援助、就业支持、亲子关系以及健康的家庭照顾方面容易缺失,那么他的社会化就充满着障碍,在未来的发展通道也会比较狭隘。


 “融入城市”需要的包容
   韩嘉玲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

随着我们国家流动儿童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出现总人口数量负增长、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的现象时,我们已经到了推动流动人口落户及流动儿童教育供给改革的非常关键的最后一里路。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的部分,我们常谈的是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我们多半要求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流动儿童要学习所谓的城市文明礼仪。可是我们却很少关心与了解这个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流动群体。城市户籍人口对外来人口的封闭与排斥其实也影响他们社会融入。在这样的融入过程中,城市户籍人口也要学会宽容与包容……一个更包容更多元的社会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


好的解困方案为什么复杂

魏佳羽  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总干事&研究倡导:
流动儿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制度性的,在入学升学这套系统里。回应这个困难,我们有两个策略,一个策略是改变自己。第二个逻辑是寻找改变制度策略的机会。

上个月,在广州的小洲村,四家公益组织服务不同的年龄段的流动儿童,共同构建了从0-18岁的人群的解决方案。一个是活力未来,一个是满天星,然后一个是叫小行星,然后一个是实务学堂。大家在讨论,这个人群怎么能够绕过系统设置的困难,或者说怎么能在这个系统互动当中去找到出路。

每一步都很不容易,需要很多机构的持续合作,才有可能去撬动一点点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仅是对家庭个体的服务支持,也包括了我们教育意识的改变,以及我们在当前的环境下,怎么做更有效的一些决策。 

用解困思路,避免无力与痛苦

郑依菁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所有的社会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不是一家组织在短时间内可以去解决的。

新的未保法修订之后,明确了国家的兜底角色,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是一个支持型的角色。

在多年的资助的工作的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如果只埋首在公益行业内,推社会问题发生变化是很困难的。

如果一个社会议题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公众。包括政府政策的关注,那么像媒体,学术机构,还有包括第三方的智库,一些独立的研究部门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是一位媒体从业者,你也希望通过报道来启发更多人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欢迎申报“解困式报道支持行动”。我们计划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媒体人、公益人分享最新的理论、实践与案例,并资助从业者去做一些既有新闻价值、也有社会价值的选题。



 2024“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儿童保护专题”

↓ 申报中 ↓

有意的媒体伙伴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申报。



01

谁适合申报支持行动?


运用解困式报道的理念报道困境(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流动儿童专题的媒体个人和团队,机构媒体优先:

  • 纸媒、新闻客户端的记者和编辑;

  • 电台、电视台、视频平台的记者、编辑、编导等;

  • 自媒体、播客的主笔、主播和采编人员等;

  • 各媒体平台的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等。

02

入选的伙伴可以获得什么?


采访及知识支持

一份包括问题界定、解困方案、采访资源启发在内的报道资料包。项目组对接采访对象,包括专家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和受助对象等。

资金支持

一笔不超过8000元的创作资金(每人/团队),用于因采访报道所产生的差旅费、创作补贴等。

专家顾问团

支持计划举行线上研讨,邀请专家组成专家团,分享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专家团老师包括:
· 范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
· 韩嘉玲,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作者
· 郑依菁,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在儿童公益领域有丰富的资助经验

社群支持

加入解困式报道研学社群,与新闻学者、媒体前辈、媒体同行、内容创作者交流学习。

03

立即申报


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7月14日。

(若支持名额已满,会提前结束申报。)

申报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申报。

联系邮箱:gongyizbl@126.com

                   

(扫码申报)


04
行动发起方:


共益资本论,由前南方系媒体人创立,定位为“新公益、新经济的观察者”,自2016年创号以来,专注于公益慈善、社会创新领域的深度报道,并致力于搭建公益慈善行业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桥梁,发起多次“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组织多场跨界交流的媒体工作坊和线上研讨沙龙。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首家民间公募基金会,由一群热血青年创办于2009年。“联劝”意为联合劝募,团结散落的个体公众力量和小微社会组织,将有限的社会资源用到实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儿童、助老、社区、公益行业支持为主的公益发展格局,和以公益参与者为中心的服务定位。作为5A级社会组织,联劝公益连续十年获得中基透明指数满分,并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上海先进社会组织”、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理事长王志云荣获“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我们还为对该议题感兴趣的媒体伙伴整理了包括问题界定、解困方案在内的报道资料包。欢迎点击下方关注“共益资本论”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困境儿童”“流动儿童”获取。


↑ 在线文档资料包


共益资本论
用传播支持公益,助公益连接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