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是国内公益慈善行业一个新的阶段——新修改的慈善法及配套性规定《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新法对互联网公益,或者说是“网络慈善”提出了很多新的规定,对于很多没有公开募捐资质、而寄望于与公募机构合作开展公开募捐的机构也许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类机构是否需要大幅调整既有的筹资方式,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国内(大陆)目前有超过89万家社会组织,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数量不到0.4%,但开展募捐对这些社会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并服务于目标受益群体和开展具体业务工作的客观需要。公允地说,让没有公募资格的机构 “借船出海”,这一宽松的政策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一线社会组织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扩大了资金体量和社会资源,而与之合作公募机构也实现资金体量和社会影响力的规模化。同时,这大大降低了互联网募捐成本,使得众多小微机构有了乘风破浪的机会。不好的方面也不应该回避。由于这种制度安排缺乏必要监管,给了一些机构钻空子的机会,以至于有挪用、侵占慈善资产的情况出现,宽松的网络募捐环境可能被滥用了,个别机构通过合法的形式来掩盖非法的目的。当下,公众对公益、慈善、募捐的理解各有不同。当舆情起来后,因募捐和活动实施链条的复杂性,网友们不太容易搞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责任轻重又该如何。2023年12月北大国发院在盖茨基金会和腾讯公益的支持之下发布的《中国公众捐赠调研》显示,很多捐赠人认为自己最常捐赠的这个组织就是这些互联网平台,而非公益组织。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一线公益机构体感如何?他们如何判断当前的行业趋势,又会怎么调整自己的筹资策略与运营模式?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伙伴,欢迎点击下方链接直接预约:
如果时间实在不凑巧,感兴趣的伙伴也可以留意我们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的播客,我们届时将上传当天沙龙音频的剪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