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乍见“天才简历”时部分人泛起的教育焦虑相比,此次事件引发的信任焦虑、公平焦虑恐怕更值得回应
近日,一份简历引起国内科技界关注。该简历声称16岁中学生何某成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并成为“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对此,中国科协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中国科协旗下并无此工作室,何某与中国科协无关。
也许是“心虚”,涉事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网页也已经无法打开。但是现在造成了这么大的舆论关注,有些问题不是可以“一关了之”的,有必要搞清,以正视听。
如果是造假的简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相对正规且有些官方意味的网站上?根据媒体报道,“科技工作者之家”运营方中科科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网站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子公司,至于为何会出现何某这样离谱的简历,他也不清楚原委。“不清楚”不代表不可以查清楚,这样的简历介绍不同于一般性的错别字或语法问题,是否有内部人员故意为之,又是否有利益勾兑在当中,值得深究。
倘若只是学生自己在个人的社交账号“发着玩”,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当真,也根本不可能引发媒体和公众这么大的关注。这起事件的关键点就在于,多了一层“官方”平台的背书,让人在感觉到荒诞的同时,又无法完全忽视当中的严肃性。无论如何,发布简历的机构平台应该给一个说法。
还有一个问题是,相关人员有没有利用这些虚假简历行骗,或者从中获取不当利益?此外,如果何某的部分身份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或授予的,那么这样的授予是否符合相应的规范程序,是否与何某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公众心中有一万个问号,这些疑问和下意识的揣测汇合成了汹汹舆论,考验着涉事部门和机构的应对能力。
从简历的信息来看,何某就读的学校是明确的,媒体也采访到了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后者表示涉事学生已经毕业,学校并未聘任其成为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研究员,推送发布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是,一个16岁的少年又哪来的这种能耐?
除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页介绍外,名为“荔省青少年科研活动小喇叭”的微信公众号也刊文介绍了何某的种种“传奇”,乃至参与设计火箭方案。该公号还介绍了“副高级”的李某某、谭某某等人的资料。如果学校方面不存在责任,是否是家长为孩子造假呢?
作为未成年人,何某如果是完全自己造假,还可以说是恶作剧,但如果是在父母长辈或其他利益相关人的谋划之下,何某也可能是一个受害者。暂且不说这一波舆论质疑对其人生成长的影响,如果孩子成了成年人弄虚作假的工具人,早早就陷入“坑蒙拐骗”的名利漩涡,那么等待他的,未必就一定是光明的未来。
近年来,舆论场不时有“天才少年”涌入,有些是真实的,人们在羡慕“别人家”孩子之余,一般都会送上祝福;但也有一些“天才少年”未能经受住质疑,往往存在人为造假的现象,这一方面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伤害了社会信任生态,尤其是有些还掺杂人们对权力、金钱、人脉关系等暗箱操作的想象。
所以,“删除”或“撤下”,都不应该是这件事的句号,还有太多问号没有拉直。和乍见“天才简历”时部分人泛起的教育焦虑相比,此次事件引发的信任焦虑、公平焦虑恐怕更值得回应。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翟礼
编辑 尹曙光
- 推 荐 阅 读 -
【 精 选 评 论 】
【 热 门 话 题 】
热点关注丨依法行政丨国际纵横丨反腐观察丨以案释法丨政事热点丨网事论见丨文化观丨养儿育女丨小黄看剧丨青年议见
【 特 别 策 划 】
百年奥运与明日世界丨新年献词丨破壁2023丨青年与世界丨变局2022丨“我看冬奥”丨“与幸福有关的十年” 丨俄乌冲突 丨与智能机器抢饭碗丨关注二十大丨年有“余”味丨45℃沸谈丨突围2021丨疫情时代的求索丨病毒重构的世界丨“时代的那双眼”新年策划丨关注阿富汗“变天”丨解局“少年自杀”丨观潮:我和我的5年丨红星“两会三人评”
【 评 论 大 赛 】
【 作 者 专 辑 】
守一丨易之丨伍里川丨王石川丨佘宗明丨韩浩月丨赵志疆丨赵清源丨刘远举丨杨三喜丨舒圣祥丨龙之朱丨朱昌俊丨白晶晶丨李一凡丨熊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