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篇|医学生做笔记,需要注意什么呢?「笔记01」

文摘   教育   2024-08-30 18:00   广东  




写在前面



大家好,这里是JANUS!


本期推文,是来和大家分享下我个人认为的,医学生做笔记的5大原则。


这也是我的全新【医学生怎么做笔记】系列的第1篇文章。


00
为什么要写这个系列?


其实说实话,自己一开始做笔记真的毫无章法,大一手写的厚厚一沓笔记,现在留着的作用,也仅仅是感叹一下“哇,我以前字真丑!”而已。

直到大二的时候,自己才开始有意识注重“如何做笔记”的问题。一开始还是手写笔记,后来,改用word手打笔记,再后来改用onenote,中间还是绕了不少弯路。

到如今,自己的笔记也算是基本定型,onenote的笔记甚至是一本小小的书籍(其实还差远了哈哈),自己也算有了一些经验。

刚好前段时间有位B站的朋友问我能否分享自己做笔记的方法,我一想,有道理,所以花了一些时间,筹备筹备,开始这个笔记系列。希望不是一个flag哈哈哈(应该不会,毕竟自己还是花过不少时间的,有经历过,就有话可说~)



谢谢这位朋友呀!

也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我的目的是:做个同路人,大家一起分享和进步,而不是做个老前辈去指导别人。



01
记笔记是有必要的


最近一年来,YouTube上开始有很多“不记笔记”的视频,比如下面这几个,什么"I DON'T take notes in med school", "I take ZERO notes in the college"

我看了好几个这样的视频,一些人是标题党,说是不做笔记,其实是在提倡不做无用的笔记,而一些人视频中所谓的不做笔记,其实是用了anki等等方法,来强调所谓的active recall(主动回忆)和spaced repetition(间隔重复)

Active recall是指不要直接看笔记,看答案,要闭上眼睛努力回想,然后再看答案和笔记。

Spaced repetition是指类似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之类的安排,就是不断重复,不断巩固,然后复习的间期一次比一次长。

那既然可以做anki卡片,卡片的内容怎么就不叫笔记了呢?而且课本或者老师的ppt经常不够精炼,不够有逻辑,如果不去总结,不做笔记,只是单纯直接做卡片,背卡片怎么能高效呢?

我对一点笔记都不做的行为还是不太能理解和接受。

自己对笔记的理解是:笔记是我们思想的记录,是防止遗忘的措施,也是进步的一个来源。

我们把诞生于不同瞬间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随着时间流逝,自己的知识的思维不断升级,回过头,再次整理这些笔记,阅读这些笔记,就会迸发出更闪耀的烟火。这就是笔记的作用。

所以,除非人类的大脑已经能做到:记住所有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且能够随时无差错的调出,并重构,我们才可以不做笔记。

从另一个角度说,单纯的圈圈画画,涂高亮,这不算是做笔记,因为这不是记录我们思想火花的方式,而只是在标记别人智慧的结晶。

在书本上边读边写,也不能代替做笔记,那只是零零碎碎的回忆和联想,自己的逻辑还是被作者牵着走,而且后面要重新整理笔记就很难操作了。

不管是复制也好,打字也罢,抄写也行,只有把东西摘出来,放到自己能够随意整理的地方,才算做笔记。




02
笔记是需要自己做的


因为自己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也不多,最开始我们的笔记框架和内容可以借鉴于别人,但是整理具体内容和知识的人,应该是自己。

作为新手,我们的第一篇论文,往往是借鉴现有的论文思维框架,再放上自己创新的内容。

相似的,创作笔记最开始的框架和内容,可以来源于别人,比如权威的教科书。按照教科书的逻辑和分类去记录自己的笔记,是入门医学生的最好选择。因为作为新手,前辈的分类方式纵然有不完美之处,他们的抉择肯定也是有根据的,总比自己乱分类来的好。

比如内科学,心律失常的分类是按照部位分类的。


那为何不把不同部位的传导阻滞放到心房,交界,心室去呢,这样我们可以更明确知道不同阻滞的部位是有区别的?

为何不分出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呢,这样我们在临床一看ECG就可以套进去分析?

等等...

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想明白这些问题答案,但起码,我自己感觉,把传导阻滞单独分为一类,对我们这种初学者的理解掌握会更方便一些。

所以我的笔记一开始也是按照这个目录的分类做的。

而我强调笔记必须自己动手,是因为:

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做笔记和整理笔记的时候加深印象,并发现问题。


比如我在整理眼科学笔记的时候,才发现CRAO(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没有溶栓治疗。


脑卒中明确写着可以按指征溶栓,为何CRAO就不可以呢?到后面去搜索文献,才发现这是眼科学者不断讨论的话题。


有人说:溶栓副作用多;


有人说:RCT证明溶栓效果不大;


有人说:有的RCT不靠谱,你看你做溶栓的时候,都超过时间窗了,视网膜细胞早就不可逆损伤了


有的说:视网膜和大脑不一样,他缺乏侧枝循环,也就没有所谓        缺血半暗带,一旦血管堵塞,一大片视网膜神经细胞都在短时间内缺血坏死,再来溶栓已经没什么值得抢救的细胞了。


指南说:既然不确定,我也就不随便推荐了。


书的作者:不管,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指南没推荐,我不能乱写。


只有自己动手,才能用最简洁易懂的记号记录更多的信息,不用管别人看不看得懂;


我的笔记都是自己乱七八糟想出来的缩写哈哈哈


这些SA,SS,SE都是细菌,你能看出来是什么的缩写吗?



同时,因为自己用心做过笔记,再看一次的时候就能很快想起对应内容,如果看别人的笔记,估计是做不到的。

最重要的是,到后来,我们要不断重新整理,笔记会越来越精炼,越来越个体化,甚至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优化整理。如果不是自己做的,没有深入思考自己第一遍做笔记的不足之处,或者对内容不熟悉,那也很难入手。

单纯copy别人的笔记,看似省了很多时间,但自己要花费很多时间读懂别人的思维,而且被动跟着别人的习惯走。其实省下来的时间没有多少,甚至不知不觉养成了依赖别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坏毛病,这是不值得的。




03
笔记是给自己看的


我们做笔记的首要目的是为自己学习和复习服务,而不是发给别人,所以不需要太在乎语法正确,不需要完整的句子,不需要优美的排版。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我看到很多人,就是因为花太多心思,想把笔记做漂亮,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时间。

记住,只需要做到:

尽量简洁

格式统一

有统一逻辑

自己能看懂

这样就够了。

我在这里提供两个自己的笔记模板,一个是疾病的,一个是药物的。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JANUST,回复“笔记模板”,就可以看到了。

同时,大家也可以多多采用合适的缩写。比如我的笔记,基本高频重复词汇都有对应的缩写,可以省下很多时间。比如高血压HTN,颅内高压IC HTN,颅内出血ICB,肺动脉高压PHTN等等。

缩写真的挺省时间的哈哈,我也很好奇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缩写。





04
笔记是需要复习整理的


笔记的存在意义不在当下,而在于未来。未来不看他,那就没意义了。

如果不复习,就不如不做笔记,还省了很多时间。

每次看笔记,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忆并沉浸于大量学过的知识。这样自己就可以不断巩固,甚至产生新的理解。

而对于整理笔记,因为笔记最初的内容来源于别的地方,比如课本,这些课本并不是专门为自己设计的,也不是专门为某些考试设计的,所以自己渐渐熟悉以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弱点,考试的重点难点,临床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整理笔记,让笔记越来越个人化。

笔记可以成为专属自己的杀手锏!

比如上文提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确实,课本没有这么分类。


但我的临床老师经常使用这个概念,因此自己根据这个分类方法,把快速性心率失常和心率过慢的心律失常分别整理了出来。


这样我看到心电图的一瞬间就可以有一个大概思路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的课本一大堆,考试考来考去也就那些,因此,我在原来笔记的基础上,把重点疾病的关键知识点标出来,可以是考点,也可以是临床思维中的纳入点和排除点。有xx体征,就必须小心xx疾病。

这样,至少典型病例就更不容易漏诊。不典型病例的话,也不至于一点头绪也没有。

下图是kawasaki disease的笔记


自己用加粗,高亮,下划线标出一些关键


这些都是在不断复习笔记的过程中标记的。





05
笔记应该越做越简洁


大家都知道,把书写长容易,写短反而更难

一开始,我们学习到大量概念,然后把诸多零散的概念放到一起,形成笔记,这就是原始笔记。

我喜欢叫它为一次笔记或者primary notes,相当于大家做科研的时候,阅读一篇一篇文献,所做的笔记。

复习的时候,我们一次又一次提炼出各种知识,用自己的逻辑去排列和整理,形成精简的二次笔记,或者叫secondary notes

这就像是写系统回顾:自己看过500篇原始文献,整理了500份primary notes,后来发现,其中150篇和主题有关系,我们翻看并整理那150份primary notes,然后把有关的语句摘录出来,换个表达方法,写成1篇精炼而有针对性的回顾,这就变成了1篇secondary literature。

换个说法,我们的大脑不可能事无巨细记住无数的知识点,所以我们需要制作一个简短的总结版本,方便自己记忆和应用。

还是kawasaki disease


上文中的截图是自己的一次笔记,来源于英文课本,first aid,robbins pathology,wikipedia,儿科学等等。


下图是自己的精炼版本,自己做了个表格,总结所有的常见血管炎。



USMLE考血管炎太多了hhhh

从primary note笔记,做到secondary notes,就是这么一个浓缩的过程。当然,我们在浓缩的时候,也应该不断思考,寻找新的逻辑。

就像写系统回顾,他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总结大量文献,精炼成几个结果,最后提出作者自己的意见。这样我们后来人就不用阅读references中的那么多文献了。

在这里我推荐一种方法:在每段笔记之前,用一句话总结这一段笔记。

这种方式就像和外行人讲课一样,如果自己能用简短的语言抓住重点,把复杂的知识和不懂的人讲明白,那说明自己真的掌握得不错!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机会和别人讲知识点,那这种一句话总结就是我自己用的替代方式。同样的,只有自己真的理解了这个知识点,也应用过才可能知道什么是关键,才能做到一针见血。

比如自己的B站VBS系列视频


每次视频都会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疾病的特点,记住这句话,考试遇到,或者临床上遇到,起码不至于一片空白。


有的疾病,自己总结还不是很好,还是有很多努力空间呀!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在思考如何做笔记的时候要考虑的原则。


因为懂得了这些,后面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人的想法,自己平时做笔记,还是发现我的笔记方式有很多不成熟之处。


不过自己的目的本来也就不是给大家指导,而是真实的,真诚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我想做的,不是大家的“导师”,而是陪大家进步的“同路人”。有不足,有优点,走过弯路,吃过亏,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所以,一起加油吧!


也期待你的意见!


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把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人,分享到朋友圈,能帮到更多的人是我的愿望~


如果你觉得喜欢,还可以点个赞甚至关注我的公众号,或者我的其他平台。


拜拜~



JanusT
医学生一枚,伴你成长。USMLE/英语/科研/效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