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材料等多种资源。了解人类已利用植物的全球分布对于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人类已利用的植物具有特定的全球分布特征。热带地区是被利用植物物种最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一些温带地区如中国、喜马拉雅山等地也有较高的本地物种丰富度,西欧、美国东部则有较高的引进物种丰富度。通过对 35687 种被利用植物的分析发现,其丰富度与植物总多样性总体一致,这为同时保护物种多样性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提供了潜力。
从用途类别来看,被利用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纬度变化在人类食物、脊椎动物食物、无脊椎动物食物、材料、燃料、社会用途、毒药、药物、环境用途以及基因来源等 10 个类别中基本一致,热带地区数值较高,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温带地区与热带环境在不同用途上存在差异,温带地区与脊椎动物食物、社会用途和毒药相关的植物物种比例更丰富,而热带环境中与人类生存最基本用途如人类食物、材料和药物相关的物种比例更多。此外,赤道附近作为基因来源的物种浓度特别高。
在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方面,被利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植物总物种丰富度密切正相关(t 值 = 20.703,P < 0.001),且在所有用途类别和特有性方面均成立。同时,文化多样性不仅与植物总丰富度相关,还与被利用植物物种丰富度相关(t 值 = 5.743,P < 0.001),但与特有性指数不一致。
然而,在土著地区与保护区的关系上,研究发现世界上约有超过 3.7 亿土著人民行使传统权利的土地上,具有全球记载用途的植物物种的集中度并不更高。但中美洲、非洲之角、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土著土地上利用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特有性更高。尽管保护区目前覆盖了地球陆地表面的约 17%,但保护区网络只保护了一小部分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在一些地区,如美洲、南部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保护区外被利用植物物种的相对丰富度和特有性更高。
综上所述,人类已利用植物的全球分布具有特定的规律和特点。为了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未来,我们需要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需求。在未来的保护规划中,应重视植物多样性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尤其是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下,努力在严格保护区与兼顾当地居民福祉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区之间达成平衡,以实现人类需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发展。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8028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