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变迁简史

文摘   2024-12-01 18:34   北京  

自全新世以来,中原地区的地貌与气候虽有波动,但总体生态环境较为优越。以下将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梳理。

一、“生态过渡带” 的气候特征

(一)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代 —— 温暖湿润的适宜环境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距今约 1 万年左右,地球进入全新世时期,随后迎来全新世大暖期,也被称为 “仰韶温暖期”,大致出现在距今约 8500 - 3000 年之间,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诸多文化及王朝相对应。


  •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 10000 - 7000 年):中原地区气候处于晚冰期向后冰期过渡阶段,虽仍较凉干但逐渐变暖。黄河下游地区植被的针叶树花粉含量减少,阔叶树花粉增多,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气温不断回升。磁山文化遗址(公元前 5405 - 5285 年)的动物标本丰富,诸多野生动物及家畜的存在,加上大量朴树籽、炭化山胡桃等的发现,表明当时环境水域宽阔、气候温暖湿润。对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的孢粉分析也显示,从早期的温和半干旱气候到后期呈现出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量都有所上升,到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时期已转化为温暖湿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 7000 - 5000 年左右):中原地区气候以温暖湿润为特点。如对大河村遗址的孢粉分析可知,当时是既有森林又有草原的森林 —— 草原植被,且从遗址发现的动物遗存看,当时茂密森林、杂草灌丛、竹林中有成群野生动物,河湖中有游鱼。有学者根据大河村遗址相关情况推测当时年平均降雨量应大于 1000 毫米。

  • 新石器时代后期(距今约 5000 - 4000 年左右):以龙山文化为代表,气候仍是温暖湿润。淅川下王岗第四文化层(龙山文化时期)出现喜暖动物遗骨,杞县段岗龙山文化层剖面上的孢粉组合也反映出湿润环境。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一直持续到殷商时代中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及竺可桢先生对安阳人种稻时间的研究等都表明当时中国境内年平均气温较现在高 2℃左右,豫西地区北部安阳、林县一带的气温约与今信阳、南阳一带相似,属于亚热带范围。

(二)商末至西周 —— 气候环境渐趋变化


商代末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环境开始恶化,由温暖湿润变为干旱而温热,但仍有犀牛、大象等喜热动物存在。然而不久后,西周时期气候主要呈现干旱、寒冷特征,特别是西周后期的厉、宣、幽王时期约一百余年,黄河中游气候严重干旱,连年大旱,河流池沼干涸,森林草木枯死。诸多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的孢粉组合分析都证实了这一时期气候的寒冷干旱,喜热动物也开始南迁。

(三)秦汉时期 —— 气候状况与今相近


秦汉时期的气候与今天中原地区的气候差别并不大。文焕然先生从冷暖和干湿两大气候要素变动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汉代黄河中下游大区域的温度变迁无日趋寒冷征象,多雨、少雨期交替出现,无显著日趋湿润或干燥现象。从河流冰期、炎热季节出现日期、干季和雨季出现情况等方面来看,秦汉时期与现今相比差异不大。例如,秦汉时中原地区阴历十月水、土已结冰,封河日期在仲冬(阴历11 月),大概 3 月断冻,雪期历时五个月许,与现今洛阳、郑州等地的结冰期、初雪期等情况较为相似;秦汉时代中原地区最热期约为阴历六月底或七月初,也与现今西安、郑州一带的平均气温情况相符;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与今流域类似。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 气候寒冷与温暖的交替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气候主要是寒冷干旱,不仅有正史记载的大雪、陨霜、霰雨等寒情事件,如黄初六年淮河结冰、天监十四年淮泗尽冻等,而且农业物候也显示出寒冷特征,如《齐民要术》记载的春季物候推迟、冬季气温更低等情况。这一寒冷期可大体分为两个寒冷低值期,第一个出现在 3 世纪 70 年代至 4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第二个大约持续到 6 世纪 20 年代。

  • 隋唐时期:属于竺可桢所划分的四暖四寒模式中的第三个温暖期(600 - 1000 年),虽有由暖转寒的气候波动,但总体处于温暖期。从物候方面看,亚热带北界位置北移,且从王邨先生绘制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可知,隋唐时期中原地区存在长达近 200 年的丰雨期,且本区降水和气温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即温暖时期气候为多雨湿润,所以隋唐时期气候温暖而湿润。

    (五)唐末至两宋 —— 气候变化经历了由温暖到暖冬现象

  • 北宋后期气候转折进入寒冷期。北宋时期开封地区冬无冰雪或气候偏暖的史料较多,梅树在东京地区多见,还有热带或亚热带动物如大象回到黄淮流域等地,都表明北宋前中期大部分时间气候相对偏暖。但北宋后期,从宋徽宗即位后,连续下雪、苦寒、冰冻等寒情记载不绝于史,如政和三年、靖康年间的寒潮等,且有学者从九大行星汇聚等角度证明了北宋后期寒冷的状况。从统计数据看,两宋时期气温波动较大,北宋中后期气候大部分时间主要属于温暖期、北宋后期则主要属于寒冷期。


(六)元明清至近代 —— 气候呈现较为寒冷的特征


元代以来,中原地区寒情依然存在,不过与明清两代相比相对较轻,很少有极寒事件发生。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自元末至清末,普遍出现低温期,中原地区寒冷加剧。如对《元史》中霜冻灾害的统计显示霜灾年数增加,且元诗记载黄河初冬冰块出现比现在早一个月等情况,都表明这一时期气候的寒冷特征。

中原地区自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历经多次变迁,这些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反映了历史长河中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格山生态
格山知水,道法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