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这片广袤且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如今成为一项宏伟计划的焦点——推平以再造 5 亿亩良田。此计划若能实现,将对我国粮食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小觑。
黄土高原在历史上曾有过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盛景,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秦汉时期,其生态环境优良,河流交错纵横,植被郁郁葱葱。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尤其是都城建设等对木材的大量需求,致使森林被过度砍伐,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开始被打破。植被的破坏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肥沃的土壤逐渐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加之西北风沙的侵蚀,这片土地逐渐走向贫瘠荒芜,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地貌。
从理论上讲,黄土高原面积辽阔,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北达长城一线,南抵秦岭,涵盖山西高原、陕甘宁高原、陇中高原、晋陕盆地等区域,总面积约 50 万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约合 1500 亩,如此算来 50 万平方公里即 7.5 亿亩,若对其超过一半面积进行整治改造为良田,从数字上看似乎具备实现 5 亿亩良田的潜力。且黄土高原的土壤多为风积而成,颗粒细腻、土质松软,富含矿物质养分,深厚的黄土层(多数地方黄土覆盖厚度超 100 米)为耕种提供了天然的基础,农垦历史也颇为悠久。
然而,现实中的挑战重重。首先是水土流失问题,长期以来植被稀少与土壤松散的现状,使得每逢降雨,大量表层土壤被冲刷进沟壑,这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也让机械化作业难以开展,极大地限制了土地的开发利用。若要改造,必须先解决水土流失的难题,否则后续的建设都将成为泡影。其次是水源问题,尽管有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可能的水源补给途径,其西线工程有望将长江等流域的水引入黄河,进而为黄土高原提供灌溉用水,但这一过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以及精细的调配管理。一旦在资金方面出现短缺或者调配环节产生失误,导致供水不稳定,那么改造计划将会受到严重阻碍。再者,黄土高原复杂的地形和脆弱的地质结构给机械化作业带来极大不便。众多陡峭山坡和深壑纵横交错,使大型机械设备难以顺利进入并开展工作,而且过度的推山填沟平整土地可能引发新的生态破坏,如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受损等,如何在改造过程中维护生态平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变化带来了新的变数。近年来降水带呈现北移趋势,像宁夏贺兰山和内蒙古阴山地区降水量明显增多,若这一趋势持续并扩展到黄土高原地区,将极大缓解其水资源压力,甚至有可能助力恢复往昔的丰饶生态,为改造计划增添了一丝希望曙光。
综上所述,推平黄土高原再造 5 亿亩良田的计划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潜在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技术、资金、生态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我们谨慎应对、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生态与农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