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托资讯那么多,听听欧耶怎么说 ♻︎
我收集了一些画面,供大家参考。
1、时速160km/h+加速压过减速带。
(这不属于死亡摇摆)
但逐帧分解视频后可以明显发现,在时速达到110km/h时,随着车主逐渐提速,车身明显发现了多次不规则摆动。
第一次是在时速125km/h,慢放后可以发现车把先经历上下抖动,后发生摇晃。
第二次是时速140-145km/h时,可以看见视频中车身上下起伏,并且变得模糊。
第三次是时速达到149km/h 后,可以看见视频中车身画面非常模糊,疑似发生剧烈颠簸,之后死亡摇摆出现,并发生摔车。
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车身出现强烈颠簸?
从车的角度出发,可以是爆缸、可以是翘头落地,也可以是拉断油。
从路面的角度出发,只要出现颠簸,车身也能呈现出视频中的颠簸样子。
2、675SR-R隧道平路起飞。
视频在上方,过程我就不赘述了,只是通过360视频的画面,可以发现这辆675SR-R发生摔车前走过的路不仅存在施工痕迹,并且还有遗撒物和水渍存在,在这种路况下骑快车,发生意外并不令人意外。
当然我知道对于新手来说,大家看到的更多是675SR-R发生了死亡摇摆,还是(至少)4次死亡摇摆,为什么别的车没有,就你春风有?接下来进入这个话题。
先简单科普一下什么叫死亡摇摆?
此后有关死亡摇摆的讨论开始在国外论坛上广泛传播,并开始传入国内,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曲解了死亡摇摆的本意。
不是所有摇摆,都能被称为死亡摇摆。
根据程度的轻重,摩托车摇摆可以用三种情况概述。
1、前轮轻微摇摆。
引发该现象的原因也很复杂,比如轮胎缺气、轮毂失圆、配重不平、三星轴承,还有空气动学等因素……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至少不会危及生命。
2、后轮摇摆。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很罕见,因为摩托车的后轮相对稳定,要摆也是前轮先摆。只有在MotoGP赛场上,我们才能经常看见后轮摇摆,比如车辆在出弯时,轮胎失去抓离地,又突然恢复抓地力,此时车辆的后轮就会产生低频摇摆,如果摇摆幅度足够大,前轮也会跟着产生摇摆,对车手来说,这格外考验控车能力。
3、前轮高频摇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亡摇摆”。在高速行驶时,如果摩托车受到干扰,可能会出现一种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前轮高频摇摆。
通常有两种常见情况:
第一种:当车辆达到某一速度区间时,无论是否抓住车把,前轮都会开始产生低频摇摆,随着速度增加,摇摆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最终演变为“死亡摇摆”。这与空气动力学、车身配重、车架和减震系统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果能在摇摆早期及时发现,通常可以采取措施避免严重事故。
第二种:受到路面不平的影响,比如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压到了路面的坑洼或石头。这样的突然干扰,有概率打破前后轮直进方向的平衡,让前轮瞬间进入高频摇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骑手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此时应尽量保持冷静,做好应对准备,因为从原理角度此时放松对手把的控制,车辆大概率会自动回正。
为什么路面凹陷能轻易打破摩托车的平衡?
答案很简单:因为摩托车的稳定性和速度息息相关。
1975年邓禄普公司就摩托车的摇摆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挑选了当时市面上各品牌的摩托车进行测试,其中包括宝马、川崎、诺顿、贝纳利等车型,结果发现,当车辆时速超过法定限速时后,比如 80-90 英里每小时,这些摩托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摇摆。
最终邓禄普发现,影响摩托车摇摆的因素,主要和骑手的重量、车身的重量分布、轮胎和配件的选择有关。
简单来说,骑手重量越轻,姿势越不规范,摩托车越容易在高速情况下发生摇摆。
车身的重量分布越靠后,越不均匀,摩托车越容易在高速情况下发生摇摆。
轮胎发生磨损,车身零配件状态越差,摩托车越容易在高速情况下发生摇摆。
2009年,D. N. Crolla和M. C. Levesley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the Modelling of Motorcycle Dynamics》的文章,他们使用铃木大R作为模型,通过软件模拟了三种不同的车架刚性,结果发现,刨去车手重量、轮胎磨损等因素外,无论车架软硬,摩托车的摇摆稳定性和速度都呈U形联系。
而在2020年,慕尼黑大学与宝马集团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摩托车“摇摆”与“编织”现象的论文,这篇文章也展示了相同的内容:
为什么其他车没有频繁出现死亡摇摆,只有春风的675SR-R频繁出现?个人分析有三方面原因。
恰巧,这几位车主都以较高的速度,加速压过了颠簸路面;
恰巧,这几位车主都有分享欲;
但甘蔗没有两头甜,50:50的配重需要驾驶员合理移动重心,比如在加速时将重心向前移来稳定前轮,在减速时重心后移来防止后轮离地,这样才能保证驾驶安全;23.7°的前倾角也需要驾驶员在骑行过程中投入更多注意力,毕竟低速灵活的车,高速只会更灵活。
骑车不是打游戏,以下重点要牢记。
陌生路段勿超速,稳稳当当别心急。
想要体验急加速,姿势路况要稳住。
夹油箱,臂微曲,身体重心分配匀。
给油前,勤思考,前路坑洼有多少。
可这仍非万全法,路面状况多复杂。
其实事件发生后,我就希望能看到春风发出一份像450NK自燃或800MT断减震那样的详细的官方说明,遗憾的是春风这次发布的声明非常官方、十分书面,跟450SR-S后轮脱落一样,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结果。
自从凯越500X断车架后,国内摩企发布的声明就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注重措辞,而不是详尽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法说服已经对品牌形成偏见的吃瓜群众,无论你说的内容是什么,只要没摆事实、讲道理,对方都会认为你屁股不干净,自己坐实了“大傻春”的名号。
或者说,我希望摩企们未来的官方通报,能够像B站UP主记录实验过程那样做到全程透明,不仅仅是结果呈现,更是全过程的追溯。无论是厂家的测试、实车的对比,还是问题的发生和处理过程,都应该尽可能地展现给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让大家明白,问题是如何被发现、被解决的,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答案。这也是我心目中“国际春”应该做出的表率和举动,希望下次能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