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 | 过年话烟花爆竹

民生   2025-01-14 07:30   四川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正是在这一夜回到了我的故乡鲁镇的。


以上文字摘抄于鲁迅《祝福》文章开头,不难看出鲁迅先生是在散满了烟花爆竹的火药香中回到故乡的。文章以及由白杨饰演祥林嫂的同名电影让我们透过祥林嫂悲惨遭遇看到了旧时过年繁文缛节和传统浓浓的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这诗句早已成为千百年来华人过年习俗之写照。


出于环境保护和安全,我市与全国大多数城市继续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无可厚非,但没有爆竹声声总让人感觉缺少了年味。

今天整理老相册,看到了1983 年除夕那天我女儿与比她大三岁的表哥在外婆家门口放烟花留下的这张珍贵的照片。

还有十几天就是2025年除夕了看着这张四十三年前的老照片,那尘封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放映出来。


一九八三年改革开放没有几年国家百废待兴,八十年代老百姓还很穷但人们穷则思变努力奋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现场直播和电话连线点播这种电视形式,赵忠祥仅仅致开幕辞没有参加当晚的演出,主持人是王景愚、刘晓庆、姜昆和马季,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非常接地气,歌曲舞蹈杂技戏剧都很精彩,那晚李谷一唱了九首歌,其中有邓丽君风格的那首《乡恋》一曲唱红了大江南北……虽然那时大多数家庭看的还是黑白电视,但耳目一新的视角、精彩纷呈的节目、讲的是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让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锦上添花,就是今天的评论也算是一台少有的经典春晚,当新年钟声敲响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守岁人的烟花爆竹一起点燃,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那阵势用排山倒海雷霆万钧形容都不为过!


那时我们要上班,女儿是托付给刚刚退休的外婆抚养,看完春晚,我俩要骑自行车从新桂村过九眼桥沿锦江回在安顺桥边的单位宿舍,沿途仍有不少沉浸在新年喜气中的青年人在弥漫的硝烟中放烟花爆竹,我们像在枪林弹雨中骑行,头顶上有炸开花的冲天炮、车轮下有不时穿越窜过的地老鼠鞭炮…这浓浓的年味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老百姓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有言道:爆竹声声驱邪祟,迎春接福纳吉祥。

我喜欢过年的烟花爆竹那味儿,去年大年初二我们全家与侄儿两家人相约去江油体验了县份上那种比成都浓得多的年味,江油大街小巷店铺张灯结彩除了海吃著名美味的江油肥肠还有琳琅满目的烟花爆竹出售摊点,可以在指定的地点施放,爆竹声声比起成都大多店铺打烊麻将声声年味儿浓浓的,让人舒畅许多。


我二侄儿告诉我,今年唐氏聚会年夜饭后他将带上在外地读大学回家过春节的儿子,举家回儿媳娘家青白江区乡镇,再去补放烟花爆竹,追回大成都缺失的年味。


看来,“年味”这一口并非仅仅是我们这帮七老八十的老翁特有的爱好。


写到这里,我有一个联想:为什么洋人过年的圣诞节能这样经久不衰,国内不少连何为“圣诞”都搞不明白的朋友都要赶时髦去过,是否他们有形象的发糖果的圣诞老人、有五花八门光彩夺目的圣诞树还有那动听的“铃儿响叮当”歌曲在吸引着他们?我们大中华不缺沉淀了上千年的文化瑰宝,希望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地把我们自己的春节搞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


祝愿朋友们新年快乐!

2025112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