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 | 安德两路口今昔

民生   2025-01-15 07:30   四川  
两路口地名


早先时候,在中国大地上跑得最快、载得最重的交通工具要数马了。官府上传下达的文书文件都是骑马跑道。这种专用马叫“文书马”。要跑马就得有宽阔的马道。

两路口恰在成(都)灌(县)马路的中段,上到灌县,下达成都。另一条马道是从永兴场北巷子直通崇宁县(现唐昌镇)。满清时候,四川总督驻地的成都与川西各县的文书往来,两路口是必经之地,而两路口在两条马路的口子上,所以“两路口”就由此出名了。

两路口社区


两路口社区位于安德街道东部,距郫都城区约6公里,西与川菜产业园区相连,东与郫筒街道接壤,国道317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于2005年6月由黄龙村、永兴村、两路口街道合并组成两路口社区。经2020年体制机构改革区域调整,原交通村与原两路口社区合并为两路口社区,辖区辖区面积达5.16平方公里,社区下辖居民小组16个,户籍人口5968人,常住人口9012人。

该社区坚持党建领航,坚持居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整合辖区发展资源,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紧紧围绕“产业、人文、健康”3大主题,致力打造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多元性、融合性的社区文化,构建高品质、和谐宜居的产业配套生活社区。

社区教育、医疗、企业资源丰富,有国家粮食储备仓库、郫都区骨科医院、新希望乳业、两路口中小学、安德公立幼儿园两路口校区、绵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和企业单位20余家。川菜小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


2020年,“绿城—川菜小镇”在辖区上线,围绕“川菜文化”与“现代都市田园”两大 IP,协助绿城集团打造集“文旅、田园、休闲、康养、教育、宜居”一体的川蜀理想生活小镇,增添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新动能,再塑新地标。近年来,该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深挖农村居民淳朴善良的内在特质,精准把握农迁社区居民群体需求,以“党员+队长+志愿者”三个“一”为抓手,以“建组织、建机制、强服务”“两”建“一”强为目标,积极探索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低成本可持续治理模式,推动建立农迁社区发展治理创新服务机制,筑牢应对综合治理的安全隐患防线,有效促进了党建引领综治社治双线融合治理成效,进一步夯实了精准施策、长治长效的基础。成效显著,2021年12月被评为“学习型示范社区”,2022年获“郫都先锋”示范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两路口乡(镇)


清朝年间全县编为七村二甲,废永兴之名为唐村二甲。民国三年(1914)将唐村二甲改为古兴乡团练局,民国十七年(1928)实行区、乡、村编制,又将古兴乡团练局改为西二区,下设二乡一镇,即:永会东保乡,永会中保乡,永会西保乡及永兴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编为保中联保制时恢复了永兴的名称,解放后沿用到1958年,同年改永兴乡为永兴公社,1980年废永兴公社改名为两路口乡。1985年更名两路口乡,1992年建两路口镇。2005年,撤销两路口镇,并入安德镇。是年该地有2.1万亩耕地,有1.7万人口。镇域总面积24.7平方公里。境内粮田肥沃,沟渠纵横,气候温和宜人。

两路口市场


此场早先名永兴场,据传有八九百年历史,不知起于何时。明末张献忠到达此地后,只留下曹、苟、洪三姓人家,后出湖广麻城县调人来充实。当时街道颓废、凄凉,破烂不堪。光绪年间才有所修补,住户逐渐增多,商业稍有发展,开始定期赶场,把两路口定名永兴场,意为永久兴旺发达。


永兴场原有古庙两座,上场真武宫规模较大 (现两路口中学),下场为文武庙(原两路口镇政府驻地)。正街长约华里,营业店铺甚多,南北两巷较短,营业店铺极少。四路场口均有栅子,东檦子上面还修有“灵官楼”,顺街之两背有沟围绕,晚间栅子一关,盗贼难于侵入。在成灌公路未修通前,永兴场为成灌之要冲,往来客商甚多,肩挑背负,推鸡公车抬轿的亦属不少,市场繁荣,生意兴隆。成灌公路通车后,往来行人客商逐渐减少,永兴一时变为冷场。市场清淡生意萧条,个别店铺关门停业。至抗日战争时期,市场又逐渐好转,生意也逐步发达起来。各行各业共有七八十家,饮食行业居多,共有二十余家。其余摆排营业者亦复不少。一般开业时间都不长,时有歇业,时有开业。绝大部分都无招牌名称。其中只有“三泰店”开业时间较长,从清朝开业直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两路口乡(镇)机构的建立,永兴场也就成为两路口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两路口逢场天,四乡八里来赶场的人,推鸡公车的、背背篼的、挑箩筐的,人挨人,人挤人,人山人海,就像潮水一样,一浪一浪地涌向前方,不到10点钟就挤爆了小小的老街。


如今,老街依旧在,只是街貌改,两边铺板房,歇业不再开。那赶场天人山人海的盛景,再也不见。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