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燕 | 文殊院的腊八粥

民生   2025-01-08 08:45   四川  

去年的腊八粥还在心里暖着,今年的腊八节又到了。走,到文殊院排队领粥去。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的正日子。天气有些冷,但微风和细雨毫不影响人们对腊八粥的虔诚。文殊院外早上8点多就已排起了长队,人流浩浩荡荡,却安安静静,似一条长龙从文殊院大山门蜿蜒进入院内。身着洁白厨师服的志愿者们早已摆开架势,迎接南来北往的人们。


一桶桶盛粥的不锈钢桶冒着热腾腾的雾气,如袅袅的祥瑞弥散在院子里,空气中洋溢着香甜和幸福的味道。志愿者把一杯盛着腊八粥的纸杯和勺子递到我面前,我双手合十,用一句“阿弥陀佛”表达我由衷的感谢。


我是和我家先生一起去的,我们从小山门捧着温暖的腊八粥出来,准备把带着祝福的腊八粥与父母分享。一路上都是捧着腊八粥的人们,幸福着喝粥,幸福着摆拍,每个人都是安宁祥和的样子。咦,居然外国人也捧着文殊院的腊八粥,但愿身处异乡的他们也能感受到温暖和祝福。


走在街上,迎面碰见一位步履蹒跚,拄着拐杖的奶奶,问我们文殊院的腊八粥还有没有。告诉她粥是有的,就是要排很长的队。老奶奶犹豫了,脸上显出失落的样子。我和我家先生对望了一下,决定把其中一杯送给她。当她接过腊八粥,心里满是感激:“谢谢啊,你就是观音菩萨。”看着老奶奶高兴的样子,觉得比自己喝了粥还舒坦。“喝腊八粥,结欢喜缘”,这是文殊院腊八粥杯子上温暖的文字,哈哈,立即践行。


去年我是碰巧遇上文殊院腊八施粥,香甜的味道和满满的仪式感令我对腊八节无限向往。今年特意关注了“成都发布”腊八节的消息:2025年1月5日至7日三天,文殊院将向市民发放腊八粥共计35万份。为方便市民就近领粥,全市设立324个便民奉粥点,其中文殊院内发放10万份。


其实,文殊院这杯腊八粥,已在成都香了三百多年了。它成为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腊八节民俗活动。2020年,“文殊院腊八节庙会”入选第七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喝文殊院这杯粥,不仅能品出生活的甘甜,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而文殊院本身也富有传奇,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初名信相寺,历经唐、五代、宋、元、明,于明末毁于战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幸存。清朝康熙年间,慈笃禅师在此苦行修持,寺庙得以重建并更名为文殊院‌。从那时候开始,文殊院就有了奉施腊八粥等活动。

腊八节寺庙施粥这一习俗,其实是一种佛教文化的传承。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为了悟道,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一牧羊女曾用糯米杂粮熬了一碗稠粥喂昏倒的他。后来释迦牟尼成道,为了感谢牧羊女的救命之恩,每逢腊八日,僧侣便会煮粥分享给善男信女。通过施粥,人们不仅纪念佛祖的成道,更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传递。


滴水之恩,当思涌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腊八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感恩节。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回到家,与父母一起分享一杯腊八粥,算是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把腊八粥从杯子里倒出来,满满的一大碗,用筷子轻拨,我看到了杯子上标注的食材:红枣、百合、陈皮丝、黑米、红豆、薏仁、莲米、枸杞、糯米、大米、花生米、核桃仁,一样也不少呀,要是所有商家都如文殊院这般诚信,世界该是多么美好。细细品味,绵软香糯,丝丝甘甜充盈口间。各种杂粮在一起极不容易熬好一锅粥,是怎样的耐心才能熬得如此柔和软糯呀,据说志愿者们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熬了。这是不是在告诉人们耐心加爱心才能和和美美,长长久久呢。


粥喝了,暖胃暖心,杯子却舍不得扔。洗干净仔细端详:扎实、质朴、美观,明黄的底色配着朱红的文字与深蓝的云纹,庄重而不失禅意。“用一碗粥传承文明的火种,传递人间的温情。”品读杯子上的文字,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腊八粥的味道。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