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上桌”后,“网红”城市如何变“长红”?

文摘   社会   2024-04-07 18:11   陕西  

◎ 撰稿︱舒一一
◎ 编辑筱   美

淄赶烤”的盛夏,后有“尔滨”冰雪的燃冬,再到天水麻辣烫带火一座城,直至开封“王婆”的“一相难求”。近一年来,国内文旅市场各出奇招,一个接一个的网红城市借助特色文旅资源依次出圈

然而,流量经济注定速生速朽,“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红火一两月”。

面对这东南西北随机停留的“泼天富贵”,如何让“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或将成为网红城市的核心话题。

01

全民短视频时代,社交媒体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旅行习惯。一座城市只要及时抓住流量,捕捉到游客的情绪,提供更好的情绪价值,就能从籍籍无名转身火遍全国,赢得游客的青睐和流量的眷顾,带来诸多可能。

裹满了红油辣子的麻辣烫,看起来跟滋滋冒油的淄博烧烤、切花摆盘的哈尔滨冻梨毫无相似之处,细品起来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从淄博、哈尔滨再到天水、开封,“小城成顶流”背后,暗藏着“城市标签+全网宣传+宠游客”这一套出圈公式。

当地精心策划的文旅营销和全网各平台的推广宣传,就是“小城”开门迎客的第一步。

以情感共鸣作诱因,通过各类种草平台线上制造爆款出圈,随后鼓励线下打卡引流、拍视频分享“拔草”,吸引到第一波流量。

3月18日,甘肃省文旅厅在与网友互动时,详细讲述了天水麻辣烫走红的来龙去脉。其中提到,文旅厅组织了多家权威媒体和网红达人进入天水采风,协调多个网络平台对“甘肃麻辣烫”相关话题予以流量扶持,在多个视频平台上发布相关视频100余条……

凭借“城市标签+全网宣传”的双重buff获得第一波曝光后,第二步便是,城市管理者以保姆式服务、讨好型市格的口碑,接住流量并拓展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当地政府“花样宠客”,鼓励市民为游客让路,用人间烟火气来抚游客心,用真诚、善意和温暖来打动游客。

比如“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中央大街铺上地毯、交响乐团机场表演、豆腐脑里开始放糖、机场新增更衣室、广场增设温暖驿站……一系列迎宾之举不断刷新大家对哈尔滨的认知,以全市之力给予游客无限“宠爱”。

又如天水开设“天水首条麻辣烫一条街”,邀请备受欢迎的39家店铺入驻。同时天水政府还专门开通了麻辣烫公交专线,连夜铺路、连夜刷墙、连夜刷栏杆;监管局加强监管,文旅局领导直接到街头现场给顾客送景区门票,政府大院直接让给外地游客免费停车……

02

相比淄博和哈尔滨持续两三个月的火热,天水麻辣烫热度从2月13日持续上升到3月20日就开始大幅回落,新晋的“王婆说媒”则从3月中旬至今不足半月就因已婚男子“为爱奔跑”的舆情,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从两个月到一个月再到仅仅十几天,网红城市的花期何以越来越短?

很重要的一点是,网红城市的爆火逻辑似乎正在逐渐套路化、公式化。

“城市标签+全网宣传+宠游客”这三板斧给城市营销带来全新模板和可复制的套路,间接打破大城市的流量垄断,创造中小城市突围的可能性,但也让“文旅”走向了人工生产、批量定制、集中制造的便捷通道。

诚然,给城市特色贴标签,将提供“情绪价值”确定为宣传推广方向是文旅部门尽心尽力、苦心钻研的成果,也是借助网络推广必不可少的途径。

但在这种工业流水线般、套路性的造星模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之后,看客们的审美疲劳不断加强,热情自然也大打折扣,从而导致网红城市活跃周期越来越短,拉动效应越来越有限,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

除“套路式出圈”引发受众审美疲劳外,短期内游客暴增及当地政府呼吁“本地人让渡部分权利给外地游客”的做法也悄然间给本地市民带来诸多不便。

旅游,更多人希望看到的是城市最真实的一面。部分网红城市“硬凸造型”打造出滤镜,却没想过一旦潮水褪去、滤镜破碎、真实重现,游客的幻灭感和失落只会更强。

03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当流量浪潮退去,一座城市又该如何将“网红”流量转变为长红口碑呢?淄博今年清明节假期的“再火”实实在在地教学了一课。

自去年爆火以来,淄博不断优化措施:安排人员值守,疏导拥堵路段;设立投诉热线解决问题;免费提供行李寄存服务,并配备应急药箱等便民物品;连夜串肉,根据游客喜好有侧重地准备食材……

在各方默默付出之下,淄博文旅取得“热度涨幅超过200%,进入今年清明假期目的地涨幅榜前十,八大局市场日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的不俗成绩。

如果说去年爆火之后的退热是网红经济的正常现象,那今年“再火”就足以说明淄博此前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也印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哲理。

事后分析,“城市文旅的长红密码”除从顶层设计、内容生发到网络营销“精心策划”外,更重要的是在可体验性、独特性、原创性、主动作为、尊重营商环境方面修炼内功。

首先,要有可体验性。让消费者在内容、产品、空间、服务等方面有充实的获得感。再好的营销也需要“回头客”,做好文旅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是基础、是前提。一是需要有关部门全面加强规划管理,做好文旅产业系统布局,维护文旅市场秩序。二是需要文旅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的满意度、获得感。

其次要有独特性和原创性。独特性要契合在地城市独特的气质和资源,只有深挖区域历史文化、民俗节目、美景美食等特色,才能让文旅发展不断打开新的可能。原创性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高度定制化、彰显个性的消费偏好,把单一的规模化的产品内容,变成多样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最后,地方政府要主动作为,尊重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减少因“爆红”带来的旅游消费负外部性,减少或避免游客激增对本地市民生活可能带来的不便,建立补贴与转移支付机制,让企业、商户和当地市民更有动力、更有热情做好服务。

旅游事关吃穿住行购,任何一个环节“拉胯”,都会败坏游客的体验感,从而影响当地旅游形象。唯有统筹各方齐心“作战”,全面补齐各短板,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才能让游客自发成为宣传员,收获口碑。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成为“网红”不是旅游地的全部,好的旅游目的地,要让游客感受到服务的温度。我们认为,像宠游客一样宠本地人,正是这个服务温度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网红才可能长红。

陕电侠
解码政经,关注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