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很多人都羡慕国企的"金饭碗",特别是银行总行这种高薪稳定的工作。早九晚六,偶尔加班,年薪五十万起步,这样的待遇在当下经济环境中,简直就是人生赢家的标配。
可真正身在其中的人,却未必如外人想象的那般惬意。表面上看是轻松安逸的工作,实际上却要面对各种"职场规则"的束缚,比如领导的汇报材料、永无止境的人情世故。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吐槽说:
我表妹在某国企银行总行工作,年薪52万,朝九晚六,工作强度不大。
每次家庭聚会,亲戚们都羡慕得不得了,觉得她找到了一份完美的工作。
可昨天吃饭,表妹却说自己真的受够了,天天写材料、做PPT、拍领导马屁,这种勾心斗角的氛围让她压抑得喘不过气。
听完这番话,我不由得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段子:在国企,你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一份普通的工作汇报,写得再好也不如一句恰到好处的马屁来得实在。
其实在国企工作,最难熬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潜规则"。比如,你写的方案可能完全符合专业标准,但如果不符合领导的"个人喜好",那就得重来;你做的PPT也许逻辑严密数据详实,但如果不够"领导喜欢的风格",那就得推翻重做。
更让人头疼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在国企,能力固然重要,但会做人可能比会做事更重要。该说的话要说,不该说的话要憋着;该巴结的人要巴结,该回避的人要回避;该送的礼要送,该办的事要办。这些潜规则,往往比具体的工作内容更让人身心疲惫。
就像我有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说的那样:每次开会前都要提前打听领导的想法,然后在会上投其所好;写个总结报告还得琢磨用什么词能让领导看着舒服;甚至连午饭都要考虑跟谁一起吃才不会得罪人。这种勾心斗角的日子,真的很累。
而且国企的晋升机制也很特殊。能力强不一定能上位,会来事的反而容易得到提拔。有时候明明做了很多实事,却不如会吹牛拍马屁的同事受重用,这种感觉特别憋屈。
还有就是工作方式的问题。国企讲究"稳"字当头,创新往往意味着风险。所以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却不得不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做,因为创新失败的责任没人愿意担。这种明知可以做得更好,却不得不按部就班的感觉,对那些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简就是种折磨。
不过话说回来,国企的工作也确实有其优势。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作息、完善的福利,这些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太明朗的情况下,有个稳定的"铁饭碗"也确实是件让人羡慕的事。
所以对于是否要跳出这个圈子,还是要理性分析。如果觉得自己能适应这种工作氛围,那留下来未尝不是个好选择。但如果实在觉得压抑,那趁着年轻,换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也未尝不可。
毕竟工作不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能让自己活得舒服。与其整天活在各种规则的束缚中郁郁寡欢,不如勇敢地走出舒适圈,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