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职场环境中,各种"奇葩"的管理方式层出不穷,有些公司为了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把考勤制度和日报要求搞得越来越严格,甚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
从要求打卡精确到分钟,到日报必须详细到每半小时,说句实话,这种极端的管理方式不仅没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让员工疲于应付各种无意义的"表格工作"。
最近,某大厂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说:
领导突然要求部门所有人写日报,而且必须精确到每半小时干了什么事。昨天晚上全楼因为电路故障停电半小时,我在日报里如实记录了"19:30-20:00 全楼停电,无法工作",结果第二天领导直接找我谈话,质问我为什么停电了就在睡觉,说停电期间可以用手机处理邮件或者思考工作计划。
看到这种堪称抬杠的管理方式,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段子:领导问员工,你为什么迟到了?员工说堵车。领导质问: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出门?员工回答:要是早点出门没堵车,那我岂不是更早到公司,那样不就白早起了吗?
在职场中,有时候过度严苛的管理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就像给小孩吃饭,你越是盯着一口一口地数,他就越没胃口。同样的道理,把员工的时间管理得太死,反而会扼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有些公司的管理者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员工是人,不是机器。机器可以24小时不停运转,但人是需要休息和调节的。就算是最勤奋的员工,也不可能像机器人一样每分每秒都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我有个朋友在某外企工作,他们公司的日报制度就很人性化,只需要写当天完成了什么重要任务,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这种只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的管理方式,反而让员工觉得自己被尊重,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些公司的管理者似乎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他们期待员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创造奇迹"。停电了?用手机工作啊!午休时间?可以边吃边开会啊!周末加班?这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啊!等等。
记得我们公司有位同事在日报中写道"14:00-14:30 上洗手间",结果被领导批评说写得太详细了,显得不够专业。第二天这位同事改成了"14:00-14:30 针对排水系统进行实地考察",领导立马表扬说这才是专业的工作态度。
其实,过分强调日报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往往会助长职场中的虚假文化。大家都知道领导想看什么,就专门写领导爱看的,这样一来,日报就变成了一种互相欺骗的游戏。
我个人觉得,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明白,与其把精力花在审查员工每半小时干了什么,不如关注工作结果和团队氛围。毕竟,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才是公司发展的真正动力。
而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必太过纠结。既然写日报是工作要求,那就写呗,但要学会在规则之内保护自己。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下班的时候就下班,千万别为了讨好领导,把自己搞得太累。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别忘了点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