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生活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身体是否放松?或许某一处有痛点,某一处是紧的,或者整个身体都很紧……
身体的感受很重要。因为平常我们都把注意力投放在外,想事情、买东西、看电视、跟人说话、关注别人的反应,而自己身心的状态会被忽略掉。
我把对身体的感受,进入我们的意识,称之为对身体的觉察。
其次,除了体会到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我们有没有同时留意到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如果有“留意到”了,我称之为对头脑或思想的觉察。
比如此刻我在读书,发现自己是相对稳定、安心的,偶尔有一些想法会跳出来,但并不影响我看书,这就是相对“清晰稳定”的状态。
如果大多数时间我们都能处于这样的状态,即使是看电影、买菜、坐火车,甚至吵架,都是相对“清晰稳定”的。我们可以一边吵架,一边清楚知道自己在生气,知道身体紧张、情绪涌动。按照传统中医的观点,这就是“神气”相对清明的状态。
或是我的身体坐在这里,在看书,但想法很多,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有很多车经过一样,感觉很混乱,每个字都认识,但背后的含义看不进去。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处在不专注,不能平静地做事、学习、交流的状态。而且,自己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这种状态下。这些,传统中医称之为“神气散乱或神不定”。
这种“清晰”或“散乱”的状态,就是传统文化里说的“神”是“定”或“散”,“清”或“浊”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两种基本状态。如果我们的精神是清晰稳定的,生活也会如此,这是有觉察的状态。
长期在清晰稳定的状态下生活的人,相对会身心更健康、家庭更和谐、事业更有发展。道理很简单,古人云:自知者明。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自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适时调整。
但大部分人的生活,常常是“清明”与“散乱”两种情况混在一起。清晰明白的时间少,偶尔出现也不能长久,更多是在散乱不定中随波逐流,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而未必自知。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语言与行为,既可能因外部环境的压迫、混乱与暗示而发生反应,也可能来自自己习惯的“刻板思维”或“条件反射”。
我们对“自己”早已习以为常,也习惯了无意识的合理化。所以,为了安全和更美好的生活起见,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和精神的状态需要有一个感受和了知,需要开始学习“熟悉”自己。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有些特别,人们会害怕自己处于不高兴的状态。很多人会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处于“不快乐”的“低谷”状态,没有力量去始终维持一个“正常”的状态,这是不好的,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一定要尽快转变,跟上“前进”的步伐。
这样认知的背后是,大家普遍认为,始终保持“正向、阳光、自信、积极、努力”才是对的状态,就像有的人只喜欢春夏,不喜欢秋冬。
一条河流,有源头、奔腾的急流、舒缓的浅湾、盘旋的漩涡、冲撞的礁石和咆哮的巨浪,也有阴暗的幽谷、干涩的分支和不知方向的地下阴河……每个人的生活与精神心理状态也是如此,有起有落,有光明的乐章,也会有阴郁痛苦、冲突的阶段。
如果我们保持精神的清晰稳定,跟随这些正常而必然会有的起伏向前走,不固化某一片段,不放大且停留执着于此,而去尝试接受痛苦,保持生命的自然流动,也许会更容易通过。
关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关乎一个人是否愿意去了解自己,是否愿意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是怎样在跟世界交流,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善意或恶意的交互影响。
总之,要有意识地看我们内在和外在的世界以及发生的变化。
当一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时候,就不太容易长时间地掉到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陷阱中。因为即使他此刻正在不舒服,正在不高兴,甚至已经有一年的不高兴,他会了解这是人生必要经历的东西。因为人生一直是起起落落的,和股票一样,没有一只股票永远会往上走。
心身健康也是这样,当一个人这段时间的身体或情绪不好的时候,他如果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就不会心里发慌到处找中医、西医或心理医生。
文 | 李辛《精神健康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