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王国细胞研究院 - 原创出品
作者:摩西 | 主编:摩西
扫码登录知识星球,看更多独家资讯,与更多资深人士交流
该论文发表在《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上,研究发现,脐带血单核细胞不仅成功在小鼠体内重建了功能性免疫系统,还展现了显著的抗肿瘤能力。不过,研究者也发现,不同个体间的免疫重建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的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
这一发现为未来免疫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个体差异的挑战仍需更多研究来解决。
研究论文
脐带血单核细胞的免疫特性主要来自于它们的“天真”状态。这类细胞尚未与外界抗原接触过,因此不像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那样容易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研究者通过将脐带血单核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观察其是否能够有效重建人体免疫系统。
换句话说,研究的目标不仅是让小鼠体内有更多人类免疫细胞,还要看看这些细胞是否真的能“干活儿”。那么,实验结果如何呢?
移植后7周,脐带血单核细胞成功在小鼠的外周血中生成了人体免疫细胞,比例达到了18%到30%。这是一个总体的平均数据,但如果进一步细看各个小鼠的免疫细胞比例,个体差异非常显著,有些小鼠外周血中的人类细胞比例甚至超过了30%,而部分小鼠则低于18%。
除了外周血,研究者还检查了小鼠体内其他器官的免疫细胞分布,发现脐带血单核细胞在脾脏、骨髓和胸腺中也能够成功定植并生成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
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不能只依赖外周血的细胞,需要不同器官协同运作。
数据显示,脾脏中的人类免疫细胞比例为25%-35%,骨髓中的比例接近20%,而胸腺中T细胞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达到了30%左右。
然而,和外周血中的比例一样,个体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有的小鼠体内的T细胞比例高达40%,而另一些则低于20%。这提示我们,即使在同一组小鼠中,免疫系统重建的效果也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为了寻找这些差异的原因,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各器官的细胞生成和分布情况。
接下来,研究者们将目标转向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脐带血单核细胞重建的免疫系统,能否在面对肿瘤时表现出色?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者将Ewing肉瘤细胞移植到人源化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评估人体免疫细胞对 ES 的体内肿瘤免疫力的实验设计示意图
移植脐带血单核细胞的小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减慢,7周后肿瘤体积平均减少了40%。特别是在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也显得更加明显,浸润细胞主要以单核细胞和NK细胞为主,T细胞的比例相对较低。
人源化小鼠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非人源化对照
不过,有趣的是,个体差异依然存在——某些小鼠的肿瘤体积缩小了超过50%,而另一些小鼠则仅仅减少了20%左右。
研究者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个体差异与免疫细胞的浸润深度有很大关系。那些肿瘤体积缩小较多的小鼠,其肿瘤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和NK细胞的密度显著更高,而T细胞的存在与肿瘤缩小的直接关联并不明显。
当然,脐带血单核细胞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其免疫排斥反应相对较低。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者特别关注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在移植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小鼠中,GvHD的发生率非常高,约有60%的小鼠在两周内出现了症状,而移植脐带血单核细胞的小鼠则保持了80%的无病生存率,持续到8周。
这意味着脐带血单核细胞在免疫系统重建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温和,不易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炎症因子水平的测定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脐带血移植组小鼠的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外周血移植组,表明脐带血细胞在移植后引发的系统性炎症较少。
尽管这项研究集中在小鼠模型上,但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证明脐带血单核细胞在重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潜力。研究者相信,未来这一模型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免疫疾病和肿瘤治疗领域。特别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脐带血单核细胞的人源化模型可以为探索新型免疫疗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尽管研究结果十分令人振奋,未来的挑战依然存在。例如,如何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如何进一步优化免疫细胞在特定器官中的定植效果等,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尽管如此,这项研究的成果无疑为脐带血单核细胞在人类免疫系统重建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通过这项研究,脐带血单核细胞在人类免疫系统重建中的潜力得到了有力证明。它不仅能够在免疫缺陷小鼠中成功生成功能性的人类免疫细胞,还展现了有效的抗肿瘤能力。更重要的是,脐带血单核细胞表现出了较低的免疫排斥反应,大幅降低了移植过程中的副作用。
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脐带血单核细胞有望在癌症免疫治疗和免疫系统疾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个体间的差异仍然存在,但这项研究无疑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脐带血单核细胞在人类健康领域的潜力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