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新国标发令枪响,行业龙头奔向新高度

财富   财经   2025-01-14 08:24   北京  

李子俊  尹欣驰  李景涛  康凯

  武平乐  董军韬  孙晨晔

1月13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即两轮车行业新国标正式稿落地。此次正式稿沿袭了2024年9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两轮车安全的关注,通过对塑料件的控制和电池安全的关注增加安全要求。同时该文件也进一步推进标准实用化,进一步放宽了对两轮车的车重限制,并优化定位要求;厂家的过渡期会在2025年9月1日结束,及销售端过渡日期会在2025年12月1日之前结束。我们认为,行业政策导向已十分清晰,伴随新国标的具体细则出台,顶层设计业已完成,龙头企业将会凭借其在合规和产品迭代能力的优势,加速推进拓展市场份额。


新国标落地,行业规范竞争进入新阶段。


根据工信部官网消息,2025年1月13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即行业简称“新国标”的终稿发布。两轮车的国家标准第一次发布是在1999年(老国标),随后第一次修订在2018年,促进了两轮车行业规范化并带来需求的扩容,此次为第二次修订。我们认为此次修订在上次修订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的规范,引导企业良性竞争,增加消费者对两轮车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政策方向和细节总体与征求意见稿一致,并小幅度优化。


方向上,根据工信部官网发布的文件,此次“新国标”主要导向依然是保证骑行安全和提升产品实用性,为此相对于2018年版本做了几处主要改动: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为保障骑行安全,优化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同时车重方面,此次新国标相比较征求意见稿再次放宽到63公斤,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安装脚踏板,但鼓励安装后视镜,更加贴合消费者需求并保护产品的实用性。时间节奏上,根据此次文件写明,2025年9月1日,旧版本两轮车的生产将会停止,2025年12月1日之后,旧版本两轮车的销售将会停止,完全切换到新国标时代。



对行业的影响:产品实用性提升,智能化配置标配带来量价齐升。生产门槛进一步提高带来格局优化。


此次新国标在之前多次问卷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要,调整包括去掉踏板、再次提高铅酸车重量、优化测速方法,尊重消费者诉求,提高了产品力,我们认为叠加两轮车安全性的提升,将带来两轮车产品行业需求的总体扩容。同时文件强调的整车智能、塑件占整车重量比重小于5.5%等要求将提高产品成本,有望带来行业的ASP提升。我们认为,国标落地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将继续更大力度推进,刺激两轮车需求,带动存量两轮车进行替换。在生产端,根据此次文件,生产企业需具备上游切割、弯曲、焊接等配套能力直接写入国家标准,对厂商生产能力的筛选更为严格,可能直接导致代工厂出清,带来格局改善。我们认为行业将会进入新的高质量竞争阶段,走向格局优化,而龙头将会受益。



风险因素:


总体消费能力低于预期;新国标正式稿颁布后的执行力度低于预期;符合新国标产品的消费者接受程度低于预期;尾部品牌出清速度低于预期。



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此次新国标修订会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于两轮车产品的信心,配合以旧换新补贴,行业将望迎来量价齐升,而新国标正式稿颁布后会带来的行业门槛提高将利好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将有望凭借其在对政策的响应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的优势,在新国标正式稿落地后将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3日发布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两轮车行业政策点评—新国标发令枪响,行业龙头奔向新高度》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