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膀胱癌患者的保膀胱治疗方案优选

文摘   2024-08-30 21:01   湖南  


               
韩雪冰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泌尿外科支部书记,教育科主任。

从事泌尿外科工作二十年,在泌尿及男生殖系肿瘤诊断及微创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疑难复杂的前列腺癌、肾肿瘤、肾上腺肿瘤及膀胱肿瘤的诊治有较深入研究,担任科室前列腺癌亚专业诊疗小组组长。

擅长:机器人后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及各种腹腔镜泌尿肿瘤微创手术。承担并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发明专利4项。

2016年-2022年连续7年评为医院优秀或先进外科带组医师;200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022年获中国泌尿肿瘤MDT卓越医师称号,获2023年度院长特别贡献奖、新技术新项目优秀项目负责人等奖项。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前列腺癌专委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肾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前列腺学组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理事,山西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山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肾上腺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会长等。


病例分享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谭X 男 73岁

主诉:间断肉眼血尿1年

主要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阳性体征及主要鉴别阴性体征):无特殊

关键影像学检查

盆腔MRI

盆腔MRI: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考虑恶性,膀胱癌累及尿道内口、双侧输尿管壁内段及末端可能,请结合临床及镜检;双侧髂血管走行区稍大淋巴结,建议随诊;前列腺右侧移行带囊肿。


腹盆CT:膀胱壁不均匀增厚,膀胱Ca可能,请结合镜检;双侧输尿管入口处受累,伴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双侧髂区、腹膜后淋巴结稍大;盆腔少量积液;肝多发小囊肿;肝S4段低密度影,考虑镰旁假病灶可能;双肾小囊肿。


膀胱肿瘤活检:少许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高级别,浸润黏膜固有层,未见明确固有肌层浸润,免疫组化结果:HER-2 (3+)

入院诊断:膀胱癌(cT2N0M0)

简要治疗经过

患者及家属拒绝含铂全身化疗

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120mg+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160mg  q3w


3周期后

参考2024-3-4日旧片,所见如下:

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局部呈结节状改变突入腔内,以前壁为著,最厚约1.3cm,DWI序列呈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外膜毛糙,邻近周围脂一间隙毛糙,膀胱尿道内口软组织见增厚,双侧输尿管末端及壁内段管腔局部变窄显示不清;膀胱壁病变范围较前减小


参考2024-3-4日旧片,所见如下:

腹盆CT:膀胱壁弥漫不均匀增厚,以左侧壁为著,最厚处约0.5cm,平扫CT值约32H,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病变累及左侧输尿管入口处,病变较前变薄。



随后行TURBT

  • 术后病理达到pCR

  • 术后仍在继续随访


保膀胱治疗已经成为NMIBC和MIBC患者的重要治疗策略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61.4万例新发膀胱癌病例,2022年中国新发膀胱癌病例数为9.3万例。


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据其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由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以及手术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许多患者不适合或拒绝RC。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

RC:根治性切除;TMT:保膀胱三联治疗;TURBT: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CG:卡介苗

保膀胱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是RC的替代及补充

与根治性切除相比,NMIBC患者以及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后生存获益相当

对于NMIBC患者,长期随访显示,早期RC与延迟RC生存获益相近,并且早期RC和BST治疗后OS和CSS无显著差异2


对于MIBC患者,RC组和TMT组的5年无转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1

各权威指南推荐保膀胱方案:NMIBC可选择膀胱灌注或免疫治疗、放化疗保膀胱综合治疗;MIBC患者推荐TMT方案


三联治疗;M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CG:卡介苗;RC:根治性切除

MIBC患者:T2-T4a N0 M0患者,NCCN、EAU及CSCO等各大权威机构指南均推荐可选择最大程度TURBT+放化疗保膀胱三联治疗

极高危患者保膀胱治疗,膀胱灌注BCG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40.4%~74.5%,并且目前药物可及性较差,具有较大局限性

BCG膀胱灌注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重复BCG灌注CR率待提升,且BCG引起的副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国产BCG膀胱灌注的临床可及率较低,或因BCG药物价格较高,医保可支付性差,且多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而限制其大范围应用

NMIBC: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BCG:卡介苗

膀胱灌注化疗用于NMIBC保膀胱治疗,2年无复发生存率仅21%~25%

对于BCG治疗失败后的中高危NMIBC患者,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具有一定活性,治疗后2年RFS率为21%

SkinnerEC, GoldmanB, SakrWA, et al. J Urol, 2013, 190(4):1200-1204.


对于高危NMIBC患者,中位随访12个月,多西他赛膀胱灌注后2年RFS率仅25%

Shantharam G, Amin A, Pereira J, et al. Curr Urol. 2021;15(1):33-38.

RC:根治性切除;TMT:保膀胱三联治疗;M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CG:卡介苗;RFS:无复发生存;

MIBC保膀胱免疫联合方案目前暂无与TMT对比数据,同时治疗标准待统一,长期生存获益需进一步随访

"新辅助转化保膀胱"模式用于MIBC保膀胱无统一治疗路径及方案推荐,治疗获益人群划分仍待探索


是否能通过HER2受体的表达选择治疗药物

精准提升NMIBC及MIBC患者保膀胱获益?

HER2在尿路上皮癌的表达率近80%,HER2过表达比例近60%

HER2可作为个体化诊疗重要依据

HER2在乳腺癌、胃癌及尿路上皮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国尿路上皮癌患者中,HER2 IHC表达比例约80%;过表达比例近60%。因此,HER2 IHC有望为UC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导临床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10) : 1001-1006;张孟尼 ,  龚静 ,  陈雪芹 ,  等 .  中华病理学杂志 , 2023, 52(3): 243-249;Bai X, He W, Yin H, et al. Exp Ther Med. 2022;24(5):704. 

HER2对于尿路上皮癌具有明确预后意义和临床价值

HER2无论对于NMIBC的进展风险、高危NMIBC的治疗结局、以及MIBC的治疗结局均有明确的预后意义

1.Ding W, et al. World J Urol. 2015 Dec;33(12):1951-7.

2.Kim D, et al. J Clin Med. 2020;9(1265).

3.Cormio L, et al. Oncotarget. 2017 Apr 11;8(15):25433-25441.

HER2有表达的高危NMIBC患者,使用BCG治疗,疾病复发和进展的风险高

HER2有表达(IHC 1+/2+/3+)是BCG治疗NMIBC疗效不佳的独立预测因子。HER2有表达的高危NMIBC患者使用BCG治疗后疾病复发和进展的风险高。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HER2靶向治疗

一项临床研究,纳入454例NMIBC患者,所有患者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2-6周开始BCG膀胱灌注治疗,旨在探讨HER2表达在BCG膀胱灌注治疗的NMIBC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和意义


NMIBC及MIBC患者保膀胱提升疗效的未竟之需



临床诊疗

  • TURBT+灌注化疗保膀胱方案疗效不佳,较易复发,不能满足临床患者治疗需求
  • 免疫联合疗法:

    用于高危NMIBC仅针对BCG灌注失败或无应答,用于MIBC保膀胱尚无统一治疗路径,并且如何精细化获益人群均无标准推荐;
    用于MIBC保膀胱暂无与TMT对比数据,长期生存获益需进一步随访
  • 其他新型方案的临床可及性待提升

精准诊疗

  • HER2在尿路上皮癌的表达率近80%,HER2过表达(HER2 IHC 2/3+)比例近60%
  • HER2是NIMBC及MIBC的不良预后因素
  • HER2可作为个体化诊疗重要依据


维迪西妥单抗:一种新型ADC,精准靶向HER2受体



ADC (Antibody drug conjugate)全称是抗体药物偶联物,是将单克隆抗体通过连接子与小分子药物共价偶联形成的复合物1,2。维迪西妥单抗是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原创抗体偶联药物(ADC)。


维迪西妥单抗以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蛋白为靶点,能精准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凭借治疗尿路上皮癌等肿瘤的卓越数据,成为首个被FDA以及中国药监局授予突破性疗法的ADC药物3

1.Rinnerthaler G, et al. Int J Mol Sci. 2019 Mar 5;20(5):1115;

2.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9b6e5949512.html;3.http://www.remegen.cn/index.php?v=show&cid=69&id=114;4.Qi X, et al. Heliyon. 2022;8(9):e10581;5.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说明书(修改日期:2021年12月31日)

RC48-C014研究:维迪西妥单抗+PD-1单抗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研究目的:一项Ib/II期研究,评估维迪西妥单抗(RC48)+特瑞普利单抗(JS001)用于mUC患者的安全性和活性


研究设计

AE:不良事件;MTD:最大给药剂量;RP2D:II期临床推荐剂量;ORR:客观缓解率;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La/mUC:局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PD:疾病进展;


RC48-C014研究:一线患者治疗应答率高达76%

  • 截至2022年11月18日,cORR为73.2%(95%CI:57.1,85.8),包括4例CR(9.8%),DCR为90.2%(95%CI:76.9,97.3)

  • 一线治疗(未经GC治疗)的ORR为76%

  • 亚组分析显示,HER2 IHC 2/3+、IHC 1+和IHC 0亚组ORR分别为83.3%、64.3%和33.3%

ORR:客观缓解率;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La/mUC:局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PD:疾病进展;

RC48-C014研究:临床安全性良好,≥3级AE 36.6%

数据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是AST升高、ALT升高、周围感觉神经病变、乏力、食欲下降(56.1%)等。≥3级治疗相关AE主要为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2.2%)以及ALT升高(7.3%)。16名患者(39.0%)发生免疫相关AE

AE:不良事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La/mUC:局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TRUCE 04:维迪西妥单抗用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NMIBC)II期临床试验

背景:维迪西妥单抗针对HER2的一种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 已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治疗,但在早期尿路上皮癌的效果与安全性尚未经充分验证,本研究旨在对维迪西妥单抗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NMIBC)应用的疗效初探。

TRUCE 04:总体缓解率高,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耐受和可管理

安全性评估:最常见的1-2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包括瘙痒(58.3%)、皮疹(41.7%)、脱发(37.5%)、疲劳(37.5%)、食欲不振(33.3%)和周围神经病变(33.3%);4名患者(16.7%)报告了3-4级TRAEs,包括疲劳、瘙痒、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没有5级不良事件的报道。


研究结论:维迪西妥单抗无论单药还是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都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展现了有希望的疗效。总体缓解率高,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耐受和可管理。

HOPE-03研究: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单抗用于HER2有表达MIBC患者新辅助治疗,cCR率达68.75%

研究介绍:一项维迪西妥单抗+PD-1新辅助用于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Ib/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


研究计划招募51名患者,目前已纳入18名患者,招募还在持续。最终通过比较影像学改变和4个月后的经尿道切除术进行疗效评估。cCR率为68.75%,DCR率为90.91%

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CR:临床完全缓解;pCR:病理完全缓解;OS:总生存期;DCR:疾病控制率;

真实世界研究: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单抗用于MIBC患者疗效良好,为保膀胱治疗策略提供新选择

来自两个中心9例局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UC)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中位随访12.0个月,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88.9%,其中5例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3例患者达到病理部分缓解(pP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2.0个月(8.0-17.0个月),整体并发症和安全性可控,无4~5级不良反应。

HER2表达通过免疫组化(IHC)进行评估,根据FISH基因检测结果分为IHC 0;1+;2+;3+或阳性或阴性。通过MRI评估患者影像学疗效(包括rCR、rPR、rSD和rPD),通过MRI联合膀胱活检或TURBT评估患者病理学疗效(包括pCR、pPR和pSD),以及随访评估其PFS和不良反应。探讨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作为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的有效性


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IHC:免疫组织化学检查;M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II期临床研究:评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单抗与放疗在接受最大化TURBT后HER2过表达MIBC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研究目的:观察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与放疗在接受最大化TURBT后HER2表达MIBC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IHC: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R:完全缓解;RFS:无复发生存时间;M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OS:总生存期;CSS:疾病特异性生存


通过IHC判断HER2表达,优化NMIBC及MIBC保膀胱个体化治疗路径


总结与体会



• HER2-ADC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开始的晚期应用到后续的新辅助保膀胱,再到现在的NMIBC,确实给临床老师带来了很多惊喜;此次针对于HER2高表达患者确实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让患者能够获益,安全耐受方面比起传统化疗耐受性更好,输注也更加便捷。同时也非常期待HER2-ADC后续的临床数据,惠及更多患者。


• 保膀胱治疗已经成为NMIBC及MIBC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现有的治疗方案标准不一、缺乏长期生存获益数据、无精准获益人群划分,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


• HER2表达高达80%,是尿路上皮癌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提示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有望开辟高危NMIBC以及MIBC患者保膀胱精准治疗新时代。

声明: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编辑:吴梦霞

审核:王欣

终审:郭涛

泌尿科那点事儿
🏠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官方订阅号,专注泌尿外科与男科医学教育和健康知识科学传播与普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