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早期的科学革命和解剖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观念变化。世界和身体都逐渐袒露自身,都被构想成机械装置一般。
同时,现代也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时代观念与历史观。现代人觉得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而这个新的时代,一定会比过去更先进、更美好。
今天的文章就来和大家聊聊,现代的独特的时代意识。
讲述|张新刚
来源|节选自《现代的精神:世俗时代到来》
01.
衰败时间与末世论
说起时代,我们自然地就会想到古代、中世纪、现代等名词。实际上,现代和古代、中世纪相比,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在西方的语言里,只有现代,也就是"modern"这个概念,它自身就是一种时间观念,或者说时代意识。
这种时代意识意味着,现代人把自己理解为一种新的开端,这是一种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它不是由传统决定的,也不是由命运或神的意志决定的,而是人类自我创造、自我发端、自我生成的新的世界。
在这种时代意识基础之上,也生发出一种进步主义史观,那就是认为人类历史虽然会遇到动荡和苦难,但总体上会朝着一个完美的、理想的方向前进。这种时代观念和古代、中世纪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人类的时代观念,究竟是如何演变至此的呢?我们可以先从传统的时代观念说起。
关于传统的时代观念,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古希腊人的时代观念。我们可以在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以及像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中,看到一种经典的古希腊范式。
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就讲到,人原来是和神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因为普罗米修斯偏袒人类,在分食物的时候,表面上是把大份的肥美的肉给了宙斯,但实际上这份肉只是表面上油脂比较多,下面包裹的都是骨头,而给人类的那一份,表面上看是皮毛,但是皮毛下面盖着的是丰美的肉。
宙斯吃到骨头时就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大怒之下就把人类流放到了人间。从此,人类要非常辛苦地工作、劳动以及掌握各种技术才能勉强生活下去。
不难看出,在古希腊的经典叙事里,他们习惯抱持一种人类在不断衰落和蜕变的时代观点,后来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时代是在不断循环的。
其实这种时代观,并不是希腊所独有的,人类在很多时代都存在。
在基督教出现之后,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时代观念。这个时代观和各种圣经与历史故事息息相关。我们不需要是基督教信徒也都知道这些故事。比如亚当和夏娃最初是在伊甸园里生活,后来因为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就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从此背负上原罪,就要靠自己的劳动和生育在世间生活。
从创世到伊甸园之后的历史有一个关键的节点,那就是耶稣重新来到这个世界,通过自己的死来救赎所有负有原罪的人。同时上帝还会有一个关于未来的许诺,那就是世界末日,耶稣基督会再次来到世间终结所有的时间和历史。
所以在基督教的时间观念里边,时间也不是无休止地循环下去的,而是从离开伊甸园开始,中间是耶稣的救赎,最后是天国的重新来临。在这种时间观中,人对末日或者末世是持有一种期待态度的。因为末世之后的东西才是永恒的、超出时间之外。未来不是过去的延续,而是上帝的新的创造。这是一种末世论的时间观。
那么,“现代”这个概念,又是如何从一种衰退的时代观念和基督教的末世论中逐渐演变出来,并被赋予新时代的含义呢?
02.
“现代”如何成为“新时代”?
"modern"这个词源于拉丁文"modernus",它最初是指和“昨天”相对的“今天”的含义。
在公元5世纪,也是古罗马帝国向基督教世界过渡的时期,当时的人开始用这个词指基督教世界,用来表达基督教世界和此前不信基督教的古罗马异教世界的区隔。从此现代这个词开始有了一点新的意义,用来表示和过去不同,但是它还不具有今天使用的现代这一概念的很多意涵。
到了15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等大事件,在这段时间内开始集中地展开。现代这个词在欧洲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表示“新时代”的意思。
也是在这时,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并说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在批判中世纪的基础上,彼特拉克提出了现代,并建立了一个文艺复兴的经典范式,那就是通过复兴古代,来与中世纪相对立。在这个时候,“现代”的意涵就有了新的开端的意思,但它是依靠模仿古代,来反抗中世纪。
后来我们观察到,到了16世纪和17世纪,现代这个词开始更频繁地被使用,它不仅用来和中世纪对立,还被用来和整个古代相对立。
我们会发现,在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这种古今之争。最有名的是英国文学家斯威夫特的《书的战争》这本小册子。这本书写的就是古代人的书和当代人的书在图书馆中发生的战争。当然不同的作家立场不一样。有些作家或学者是站在古人一方,有一些站在当代人的一边。
在这个阶段,现代不再去模仿古代,而是和整个古代相对立。但是,它仅仅代表着一种不同,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新义性。所谓新义性,是全新的含义。
到了启蒙运动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欧洲一些民族国家意识的崛起,大家开始对于未来的世界有了一种新的期待。现代这个词从这里才开始逐渐拥有了新义性,也就是说,它不仅意味着和过去完全不同,并且还有了一种比过去更好的含义。
到18世纪之后,人们把“现代”理解为和时间相关的一种时代。而这样一种时代背后,也就预设了与传统彻底决裂。
这样一来,通过把当下塑造为一个有别于过去的现代,历史上的其他时代也就自然而然有了定位。就像德国著名的概念史家科泽勒克所认为的,必须能够从整个历史视界出发对自己的位置作反思性认识,“新的时代”这样一种观念才能合理的存在。
比如,我们就很难想象古人会把自己视为一个古代人,中世纪的人也不会把自己视为一个中世纪的人,这些都是现代的人给予他们的一个位置。
但是,我们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会看到像革命、进步、发展等概念都获得了一种非常实质性的时代感。这个和现代世界中的几次重要革命密切相关。现代世界在自觉意义上对“现代”这个概念的使用,其实就是从此发端的,并且这个时候现代不仅要和整个传统和过去相对立,它还是对未来敞开的,这是现代世界与旧世界的重大区别。
就如黑格尔所说,“我们不难看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随着‘突然升起的太阳’,我们进入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时代。”
谢林也认为,现代是依赖未来而存在的,并朝着未来的新的时代而敞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代开始具有了一个最新的时代的含义,最新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现代性独有的时代观念,新的是好的,是进步的,是时尚的。
当然,在“现代”这一概念出现之后,还有现代和当代等一系列的争论。这里我们想讨论的是现代这个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具有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自我意识和时代意识。你会发现它背后其实蕴含的是对于传统时代意识的非常根本性的替换。
它不再是古希腊那种循环的或堕落的时间观念,也不是基督教神圣历史规定的时间观念,而是直线的、无限的、不断向未来发展的时间观念。
在这种观念里,人是自由的。所以人可以靠正确的科学方法,掌控、拥有自然,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繁荣,实现和平,实现美好的新世界。
用培根的话说,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03.
进步史观: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解放理性与自由的过程
在这种时代意识的基础之上,启蒙时代逐渐生发出了一种非常典型的时代观念或者说历史观,那就是进步史观。
进步史观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虽然会在发展过程之中遇到一些动荡苦难,但是它总体的方向仍然是朝着一个更加完美的状态去前进的。
这种历史进步观念,其实也是一个长时段的发展链条的结果,只不过这个链条上没有了原来的神的旨意,不管是希腊的神,还是基督教的神,都没有了,它纯粹是一种提升人类在此世的总体精神与物质状况的观念。
进步史观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就是法国哲学家孔多塞,他有一本小书叫《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非常集中地把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未来前景描绘了出来。
在这本书里,孔多塞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10个时代,从人类结合成部落、游牧民族、农业民族,一直说到了人类精神在未来的进步。
在这10个时代的总结基础之上,孔多塞的一个非常实质性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一些统一规律的,或者说在总体的方向上,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这一解放过程就是历史本身。而且这个解放过程不只是从自然环境的束缚解放出来,人类的解放还要从历史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
孔多塞认为,人类进步的核心就在于,扫除历史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而这些障碍一方面来自等级制度和专制主义,另一方面也来自被统治者的愚昧偏见,但是这些障碍都可以通过政治革命,还有知识革命扫除掉。在这一点上,全体人类的境遇都是一样的。
历史就是理性自我发展的一种展开和表现,而且人类自由和理性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律的一部分,所以人类必须要服从这样一种自然律。
《寂静人生》
这种观念和我们传统的宗教时代观念和循环史观都不同,它把整个世界历史都看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东西,而且认为人类是有一个普遍的人性以及普遍的发展趋势的。
也就是说,孔多塞或者说进步史观关心的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而是整个人类的历史,或者说世界的整体历史。
从进步史观的角度来看,整个人类的历史从它的起源开始就是在向前发展,就像一个人从婴儿长成成人一样。虽然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情况有很大差别,但是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它能够超越个别民族的暂时性的历史命运,呈现出一种进步的态势。
所以,世界历史统一性,是从迷信谬误走出来的一条康庄大道。这是进步史观的一个非常重要观点,用普遍性的世界历史取代了基督教的救赎历史。
进步史观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它有一个社会进步的总体性目标。对于这个目标,孔多塞有一个非常好的表达。
他在自己的书中说,我们对人类未来状态的希望可以归结为三个要点:废除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同一民族内部平等的进步,最后是人类真正的完善化。他说所有的国家终将有一天,都会趋近于最启蒙的、最自由的、摆脱了偏见的民族所达到的那种文明状态。
我们会看到,启蒙时期的孔多塞对人类理性进步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而这种乐观就是他对于理性本身的一种依赖。他认为理性和自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性的动力。
孔多塞说,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索改善人类命运的方法,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就是加速推进启蒙。在他看来,人类从自然和非理性的社会权威的暴政之下解放出来是必然的趋势。因为理性一旦踏上征程,势必是不可阻挡的。
而社会科学就是帮助人们扫除历史前进的一些障碍,所以理性的进步和自由的发展,都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性的动力。
这就是我们说的启蒙时代的一种进步史观,它的形成是基于对人的理性能力和自由精神的信赖和追求。这种进步史观向我们展示出一种非常乐观的,甚至是世界大同的想象。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总体氛围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论。它们的目的都在此世,而非彼世。
这些都是现代性以及它生发出来的进步观念所带来的,对未来的一种设计以及充沛的信心。
04.
进步史观的反动
当然了,在启蒙时代也不是只有进步的史观,还有一些思想家,他们会对人类社会是不停向前发展的这种史观持反对态度。
比如卢梭,他认为,人的理性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其他能力,特别是情感能力的话,反而会变成一个堕落的状态。
在卢梭看来,人类在最初处于一个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的理性、激情、情感是浑然一体的,并且这几部分的合作也会提升人的道德水平。
而到后来,人离开自然状态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堕落的过程,所以才会出现财产权、等级制,出现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等等异化的制度和品质。
总之,从自然状态中脱离时,人其实经历了道德上的堕落,而文化恰恰就是这种自然状态异化的产物,因此,单纯追求理性的发展只会使人丢掉或者远离心灵中其他的一些重要方面。
所以,在卢梭这里,人类历史不是一直进步的,而是一个堕落的过程。大家如果去看卢梭的《爱弥儿》,这一点会看得非常清楚。
除了卢梭之外,还有一些思想家,比如说大卫·休谟,休谟认为,所有的我们看到的这些秩序,包括因果律,都是人类的一些习惯,而所有的进步只不过是个人当下的想法。休谟是非常典型的经验主义者,他反对去预设一个不变的人性,或者是存在一个宏大的体系等。
在现代性的发展之中,当有些人开始把现代看成一个新的时代,认为现代是理性和自由的进步的同时,这种乐观主义态度的背后,始终还有一些相反的思想,认为整个社会向进步的方向发展,反而会受到更多习俗、传统的影响,时代未必有一个明确的向上的方向。
📖⚖️
《如何更好地生活在一起?西方秩序2500年》
已在看理想App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