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得水·第139期 | PED It⇒床突上段大动脉瘤FD+Coils

健康   健康   2024-09-05 18:01   北京  


于嘉


  • 医学博士,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 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血管病,以及颅内、颈部血管狭窄和急性脑梗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与相关研究。

  •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全军“十一五”军事医学重点课题主要研究者,合作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1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第139期


病例介绍

中年女性,50岁,因偶感肢体麻木行MRI、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DWI检查未见新发梗塞,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就诊。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床突上段大型动脉瘤,大小约16.43mm×13.41mm,瘤颈宽约7.10mm,瘤颈远端颈内动脉末端呈轻度扩张表现,大脑中动脉M1段管径约2.6mm,海绵窦段管径约4.5mm,预估密网支架覆盖长度约39.58。

手术适应症:

女性年龄远小于75岁,动脉瘤位于血流直冲部位,大小超过5mm,相对窄颈。

治疗方案: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按测量数据选择PED Flex 4.75mm×30mm规格)

8F MPA导引导管套接支撑中间导管Navien 072-115至颈内动脉岩骨段,大跨度塑弯微导丝Traxcess反复尝试顺利跨过瘤颈,并引导45°预塑形XT-27至M2段,猪尾塑弯Echelon-10顺利推入瘤囊底部备用。

从M1段原位等张释放PED支架,在颈内动脉末端和瘤颈处适度推挤贴壁塑形,在海绵窦段减张释放完毕,并将XT-27沿释放系统回送至支架远端,造影提示支架尾端内侧道贴壁略有欠缺,考虑有栓塞微导管的影响,暂不予特殊处理。

填塞Cosmos 18 20mm×65cm、18mm×44cm、Axium 3D 14mm×40cm、Helix 10mm×30cm四枚弹簧圈,动脉瘤大部分栓塞,随着栓塞微导管的撤出,支架的尾端自行打开,常规进行微导丝成绊支架内按摩,支架头端滑落至M1起始部,全段充分张开贴壁。


去APP下载取消


去APP下载取消


去APP下载取消


去APP下载取消

工作角度、正侧位造影减影像和非减影像以及三维旋转提示动脉瘤大部分栓塞,晚期瘤囊内造影剂滞留明显,支架全段完全张开贴壁,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良好。


小结

1.相对窄颈的大型颅内动脉瘤合并局部载瘤动脉扩张的血管内治疗优选密网支架植入,一期同步辅助弹簧圈大部分栓塞,不但围手术期能够促进瘤囊内快速血栓形成、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而且远期也能够彻底修复瘤颈和局部载瘤动脉,最终实现管腔重建。

2.血流导向装置的选型对血管管径测量有严格要求,必须保证测量准确(血管机自带的血管分析指导意义很强);PED的规格选择建议在正常血管段最大管径的基线上适当增加0.25mm-0.5mm,有利于支架本身更充分张开、更完全贴壁,从而提高远期管壁修复和瘤颈愈合率。
3.大中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弹簧圈型号选择原则是“就大不就小”,最好是按超过动脉瘤最大径的3-5mm左右来选型,比如该病例动脉瘤最大径是16mm,我们首圈选择了(16+4=)20mm规格20mm×65cm的3D款,次圈和三圈、四圈分别是18mm、14mm和10mm规格,只用了四枚弹簧圈就完成了大动脉瘤的辅助栓塞,也证实了该选型方式的正确性。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sjjrzx@hh-medic.com      




进入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说明本文页面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均受版权保护,归神经介入在线及其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允许和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复制或使用。如果需要使用相关内容,请事先与相关权利人取得联系,并按照许可协议规定使用,同时注明来源。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