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的分类及处理策略

健康   2024-10-08 07:30   上海  

点击蓝字 | 进入Med Wiki器械百科 前沿资讯 一网打尽



颈动脉夹层(CAD)是一种罕见的脑卒中病因,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2.5%,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占45岁以下人群缺血性中风原因的8%至25%。 90%以上的CAD是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CAD),是自发发生的或继发于轻微创伤,例如颈部按摩、举重、瑜伽和严重咳嗽。颅外sCAD比颅内sCAD更常见,因为其活动性增加、解剖距离较长、易受机械应力影响。由于大多数sCAD在抗栓治疗后可自愈,欧美临床指南于2013年提出了sCAD的Borgess分类,根据是否存在内膜撕裂将sCAD分为I型和II型。近年来,sCAD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VT)也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目前还没有临床分类来指导sCAD的介入或手术治疗。


——摘自文章章节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s, sCAD)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目前仍缺乏临床分类来指导sCAD的治疗。本研究回顾了179名sCAD患者的经验,提出了具有预后和治疗意义的sCAD新分类。



本研究对 2018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中国某大型高等教育机构接受治疗的 sCAD 患者的前瞻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影像学结果,研究者将sCAD分为四型:Ⅰ型,壁内血肿或夹层管腔狭窄<70%; Ⅱ型,壁内血肿或夹层管腔狭窄≥70%; Ⅲ型,夹层动脉瘤; ⅣA型,颅外颈动脉闭塞; IVB型,串联闭塞。 对于所有患者,抗血栓治疗(抗凝或抗血小板)是 sCAD 患者的首要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征包括存在缺血性中风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且无溶栓禁忌症。在 sCAD 发病后 14 天内接受血管内或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被定义为紧急干预。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类型 sCAD 的临床数据和预后结果。



主要结局是同侧卒中。共有179名患者和197条解剖动脉符合纳入标准。179名sCA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5岁,78%为男性,18名患者(10%)患有双侧 sCAD。根据我们的分类,Ⅰ型夹层56例(28.4%),Ⅱ型夹层50例(25.4%),Ⅲ型夹层60例(30.5%),Ⅳ型夹层31例(15.7%)。在住院期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1.4±47.0天)中,经药物治疗后复发性卒中9例(4.6%),其中Ⅲ型夹层2例(1.0%),IV型夹层7例(3.6%),均为同侧,死亡1例。总体而言,在随访期间,在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7例(3.6%,1例Ⅰ型夹层,3例Ⅱ型夹层,2例Ⅲ型夹层,1例IV型夹层)复发性卒中和3例(1.5%,全部Ⅲ型夹层)复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为同侧,平均随访26个月(范围:3-59个月)。由于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的难度较高或复发性脑缺血症状较轻,这些患者没有接受进一步的干预。29例I型夹层(51.8%)在抗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共有19例II型夹层(38%)和44例III型夹层(73%)因持续性限流夹层、夹层动脉瘤扩大或尽管接受抗血栓治疗但神经系统症状恶化而接受了EVT。Ⅳ型夹层更容易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且症状更严重。8例IVB型夹层(33%)因治疗后远端血栓栓塞或神经症状加重而接受急性期干预。就脑缺血事件和死亡率而言,四种类型的sCAD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168名患者(93.9%)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图1: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容积渲染图像上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的分类。A,I 型,管腔狭窄 <70% 的壁内血肿或夹层;B,II 型,管腔狭窄≥70% 的壁内血肿或夹层;C,III 型,夹层假性动脉瘤;D,IVA 型,颅外颈动脉闭塞;E,IVB 型,串联闭塞。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表2. IVA型和IVB型夹层的基线特征。
表3.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CAD)患者的血管内及手术干预措施。
表4. 随访期间的结果和事件。
表5. 随访1年期间接受持续抗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且更全面的sCAD分类方法和现代管理策略。抗血栓治疗有利于降低稳定型sCAD复发性卒中的风险。对于符合II型至IVA夹层指征的患者,非紧急EVT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对于某些IVB型解剖,需要紧急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sCAD EVT的短期结果令人鼓舞,而长期的设备相关和功能结果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Ref: Zhou, B, Hua, Z, Li, C,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spontaneous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J VASC SURG. 2024; 80 (4): 1139-1148. doi: 10.1016/j.jvs.2024.05.031】



-更多精彩内容-


审稿及组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高翔 主任医师
编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王鉴 研究生
编辑:血管资讯 Oliver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vascular@edoctor.work。

血管资讯
分享血管外科领域前沿进展,规范、创新血管外科诊疗水平,致力于成为血管外科领域的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