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新闻】颈动脉介入治疗相较于药物治疗可提高有症状患者的生存率

健康   2024-10-12 07:30   上海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针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患者,相较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能显著提升其年龄校正后的总生存率。这一发现是在2024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2024)年会上公布的。不过,会上同样展示的研究也提醒我们,对于那些未接受颈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未来同侧卒中的风险其实相对较低,这进一步强调了药物治疗作为高危患者独立治疗策略的不可或缺性。


Eric T A Lim (新西兰汉密尔顿的怀卡托医院)代表Manar Khashram (新西兰汉密尔顿的怀卡托医院) 和其他研究人员,在ESVS 2024的摘要演讲中分享了这项研究的发现。



研究者说

一级证据表明,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管理,介入治疗在预防卒中方面优于药物治疗。尽管颈动脉介入治疗的长期效果已经得到明确证实,但在当代最佳药物治疗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有症状且伴有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自然病程仍缺乏详尽描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虚弱程度的加剧,我们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药物治疗的信息,以辅助临床决策。


为了评估非手术治疗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Eric T A Lim 等人在新西兰的一个血管三级转诊中心开展了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该研究从2019年6月至2024年1月,纳入了所有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转诊病例(排除无颈动脉成像或转诊后六周内接受颈动脉手术的患者)。他们采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同侧无卒中生存率,并利用年龄校正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全因生存率。


研究期间,共纳入280名有症状颈动脉疾病患者。其中,63.7%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1.3%接受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而35%选择了药物治疗。在84名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中位年龄为73.6岁。选择保守治疗的主要原因包括:未达到介入治疗标准(43.2%)、颈内动脉闭塞或接近闭塞(25%)以及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1.4%)。


在10名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患者中,仅有2人后来接受了延迟介入治疗。然而,随访期间,有5人(6%)在接受保守治疗后发生了同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大多数患者(65.5%)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和他汀类药物管理。


研究人员发现,与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颈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年龄校正后的生存风险比为0.25(0.17–0.5)。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组中,一年和四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和57%,而相应的介入治疗组一年和四年的同侧无卒中生存率均为97%。


总而言之,与接受颈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相比,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有症状颈动脉疾病患者年龄校正后的总生存率较低。然而,与里程碑式试验相比,未来同侧卒中的风险相对较低,这凸显了药物治疗作为颈动脉介入治疗高风险患者独立策略的重要性。此外,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队列,以评估有症状颈动脉疾病中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长期预后。




责任编辑:血管资讯Fortuna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vascular@edoctor.work。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资讯链接

血管资讯
分享血管外科领域前沿进展,规范、创新血管外科诊疗水平,致力于成为血管外科领域的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