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力长伴】陈忠教授团队: 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病例分享

健康   2024-10-17 07:30   上海  


编者按  

2009年,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诞生。全球第一款外周药物涂层球囊- IN.PACT DCB原型得以商业化,正式开启了DCB元年。DCB的出现能有效抑制内膜增生,不仅优化了球囊扩张的效果,还减轻了远期再狭窄问题,为患者带来了更持久的获益。2020年IN.PACT™ Admiral™ DCB在中国正式上市。IN.PACT SFA中国人群研究显示12个月一期通畅率高达90.9%,充分证实了IN.PACT™ Admiral™ DC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4年4月28日,全新一代 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 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国内上市,一步到位,省时高效,在长病变中具有更高的一期通畅率,更是为复杂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团队首次应用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病例本期血管资讯将病例整理如下,希望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欢迎大家阅读分享、交流探讨!

陈忠教授寄语

祝贺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在中国上市,期待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临床福音

▲点击播放视频




王盛教授分享

解析长球囊优势,成功应用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病例分享

▲点击播放视频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7岁。

主诉:“左下肢间歇性跛行支架术后8年,再发1年”就诊,跛距100米,伴左小腿肢冷、无静息痛。

既往史:高血压,“左股浅动脉药涂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史8年。

外周血管超声:ABI:左:0.42 右:0.49。

外院CTA:左股浅动脉闭塞;支架内闭塞。



手术方案

诊断:左股浅动脉支架内及远端闭塞。

拟行手术:左股浅动脉斑块旋切+药涂球囊/备支架置入。



手术过程

造影显示:左股动脉浅支架及远端闭塞;


V18配合外周动脉开通导管顺利通过闭塞段;


造影证实远端位于真腔;


于腘动脉近端置入SpiderFX™️ 6mm保护伞、沿保护伞导丝送入TurboHawk™️ THP-LX,对股浅动脉病变段前后左右四个象限进行斑块旋切,这款新型的TurboHawk™ THP-LX装置的刀头弯度更大,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更广,切除的效率也更高


斑块旋切后球囊扩张

扩张后造影显示狭窄明显改善;


应用Mustang™️ 5-200mm球囊左股浅动脉病变段,造影显示左股浅动脉夹层情况较前改善;


依次应用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5-250mm(6ATM,3min)、5-150mm(8ATM,3min)扩张左股浅动脉病变段;管腔获得改善,血流顺畅,没有以往使用多个长球囊覆盖病变时,经常出现的远端无复流现象


股浅远端置入补救支架EverFlex™️ 5-150mm

支架后造影显示胫前动脉中远段通畅;


膝下造影显示胫前动脉近段闭塞;


应用Pacific™️ Plus 3-120mm球囊扩张胫前动脉

扩张后造影显示胫前动脉扩张效果好,胫前动脉通畅。



术后小结

本例患者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术中导丝顺利真腔通过闭塞段血管,使用斑块减容技术进行血管减容治疗,管腔获得满意,为后续管腔维持打下了坚实基础。后续联合 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治疗,进一步改善管腔获得。长球囊的优势在于其在处理长病变时能够一步到位,减少操作时间和步骤,提高手术效率。本例患者股浅动脉病变长度350cm,使用 IN.PACT™ Admiral™ XL DCB(长球囊)不仅减少了DCB的数量,还显著降低了多次使用短球囊带来的潜在风险。在IN.PACT 全球研究中的长病变队列中,纳入病变平均长度为26.4cm,完全闭塞比例为60.4%,其12个月一期通畅率仍高达91.1%。尽管在部分复杂病变中支架的应用无可避免,但本例中仅植入了一根5-150mm的支架,达到了减少支架植入的效果。长球囊在复杂病变中的应用不仅简化了手术流程,还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可以作为复杂长病变的治疗优选。




专家介绍



陈忠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创始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名誉主任等职务;担任《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血管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 Annual of vascular surgery 》国际编委等。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终审专家评委、“中华医药卫生发展促进学会华夏医学奖”终审专家评委,“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要奖项和课题的评审专家。从事血管外科事业40年,是目前活跃在血管外科界的著名的、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权威专家。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人员参与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研发攻关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作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家一类杂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40余篇,SCI文章31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作为主编主译编译多部著作。    

多次获得由卫计委颁发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突出贡献奖”、“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专家”、 2018年荣获“精诚医者”、“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荣耀医者——“金柳叶刀奖”、2021年荣获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精英楷模奖”、荣获北京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


王盛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下肢动脉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委会下肢动脉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静脉联盟中国静脉学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 - Brief Reports and Innovations杂志编委、中华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011年赴德国莱比锡心脏中心学习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多次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各大血管中心访问交流。对血管外科各种常见及疑难重症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上述疾病的腔内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

2007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资助,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杨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并发症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腹主动脉瘤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弓上病变委员会委员。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vascular@edoctor.work。

血管资讯
分享血管外科领域前沿进展,规范、创新血管外科诊疗水平,致力于成为血管外科领域的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