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深入学习凤仪思想的课程,由凯老师主持分享,音频及学习资料共分19个主题,欢迎大家随缘聆听。
意界是低于志界而高于常人的境界。意界人心无一物,常乐无忧,到处助人,不求回报,在儒则为贤人,在释则为神或天人。大和乐是意界人的两大基石,常人欲由凡入圣,必须在诚意上面下工夫,才能由心界挪到意界,再达到志界。2、诚意,就是净心,无论谁死谁活,谁难谁苦,都不足以动心,才够上净心,才够上诚意。姑娘提满家,媳妇托满家:老太太兜满家,男子领满家,都是诚意。我诚意诚在救世上,所以兄弟子孙谁死谁活,都不能动我的心。他们不都是世上的人吗?我救世,他们不也都在被救之中吗!3、禀性化了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志诚。这是一定的理啊4、若想诚意,必先推五行,五行推转而意自诚,意诚后而性自善。7、意是知足的,挨打也知足,挨骂也知足,知足就了啦。9、诚意,一点也不怨人,一点存人家不对的心也没有。10、不但有一点不乐意不算诚意,就是稍有一点劲,也不是诚意。11、不高兴的时候,就是生心眼了,意像球胆似的,贵乎无漏,有针鼻大的眼,它也冒气,生心眼和这是同样道理。12、看见人家不对,我能乐起来,正好像用沙子磨铜镜子一样,正是给我开光呢!由此以后准明,若从此不乐,不但没能光,反被他污了。13、到意界才能得着,才能乐起来,但是不由意到志上,终久还得退回来,仍不乐了。14、心里生念就得觉,觉就可以了。觉常了,自然一念不生。我现在无念了,但有时有念,生出来就得成。像朱允恭前天问我,他现在怎样作,我给他划道,教他拉债供三个妹妹念书。正是我生念就成的地方。15、诚意,常人都诚在理上了,理属火,火大自魔。诚在意上的是气,自已错了着笑,下决心改正,人家错了能容过去;心就不这样了,自己错了后悔,人家错了也不乐。18、学道是极省事极容易的事。人们却觉很难,其实只是向后一退就是了。19、今人都好高鹜远,往外去求,仅能求得个皮面!那如缩回归本呢!20、诚意是应万事而不能倒的,虽然有极好极大极高贵的事,也不能动摇。21、定住位像蒸饺子做饭似的,放在锅里盖严不动它,只是在锅底下烧火,气足了就熟了。绝不像母鸡孵卵那样的常动。22、用心(心界)好像是用锅烙饼似的,火稍大就焦了;用意(意界)像用笼屉蒸饽饽似的,气虽然大,饽饽也坏不了。23、人无论行什么事,必得诚意。诚意像缝针似的,线本来是细的了,然而还得用手把线头拈得归一了,极细了,才能穿过针鼻去。诚意也得像这样似的,必得诚而又诚,专而又专,才能透过去。我在二十一岁扛活时,专心求扛活的道,三个月才得着。我做活时人呼我为做活的,我想道,是谁给起的名叫“做活的”呢?我一气悟了三个月,到在最后的半个月,虽有对面人说话,可以看见他嘴唇动着,也知道他发出声音来,但好像在几里以外似的,所以不能接言。悟了好久,知道是天给命的名,“名者命也”既是天命,必有天理,既是天理,必有天道,把天道尽了,就是天德,得着天德,准享天福。天道是什么呢?悟了好久,才知道,是要作得活了,不但自己活了,还得把人家活了算,打算把人家作活了,得叫人家佩服了就是道。既得之后,天天乐,贪黑也乐,起早也乐,饭菜好歹,或早或晚,绝不挑剔,资料三
先生为刘惠忱批评说:“你虽有信心,但未能诚,今后要盖住锅,诚意悟道。”惠忱说:“心念不易死怎办?”先生说:“你念志意心身,常了心念自然死了。”惠忱照话作去,果觉心清如水,后因去街购买东西,心为事乱乃又迷了。归后,诚心专悟,至腊月一日与朱恕忱讲《大学》首章,讲毕大笑不止,自此开性,明白人之初生及鸡雏初出卵壳之实况。超出心界,上达意界,必须从死心化性上入手,死心即是不动心,欲不动心,必须从万境中开始锻炼,在财色名利面前,能看得淡,不贪不争,对儿女亲情不牵心;在夫妇之间,看得开,放得下;在眼花缭乱,纷纭复杂的世事里,能经得起考验与锻炼。如此,才有跳出心界,达到意界的可能。否则,强行割断伦常,逃避尘缘,未经过实际的磨炼,而心底深处仍潜存着牵缠挂碍,这等于搬石头压草,根株全在,一旦搬掉石头,气候适合,必然故态复萌,为害益烈。人对于亲情怎样才能看得淡泊一些呢?先生说:“人都把妻子儿女看成是自己的,所以操心。若把我看成是女人的男人(丈夫),是儿女的父亲,你爱恭敬不恭敬,这样,自然就不动心了。”这正是定在意界上了。意界的最大特点,是常乐无忧。怎样能保持塌乐呢?先生说:“知足才能常乐,知足和能落底。”心有忧虑,当然乐不起来。为什么有忧虑呢?心中没有底,才忧虑。如能把心落到底,真正做到不贪不求,处处知足,随缘而安,哪能不乐呢?所以老子说:“知足常足”。常足就能常乐,常乐才是人生的真正幸福。假如家财万贯,仍是愁眉苦脸,那么钱财再多又有何用?修道的人,只有永远保持快乐,才能永远阳气充盈,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佛家讲:“常存欢喜心,永不遭魔。”就是这个道理。先生说:“意不怕大,越大越好。”意大能够容纳一切。“意大”和“常乐”构成意界的两大主要因素,常乐才能拨阴取阳,意大才能超然物外,这乃是上升志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石。所以先生说:“意不诚,志也不诚,意放不开,志不能定。”又说:“心小的意必不诚,性窄的志必不诚。”--《来自山沟的大智慧》
诚意在此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诚在意界,不动气火,常乐无忧;一是真诚其意,专一不二。实际,二者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要排除私心杂念。先生说:“诚意就是净心,无论谁死谁活,谁难谁苦,都不足以动心,这才够上净心,才够上诚意”。无论好事坏事,都冲不动。能看破一切,心无一物,常乐无忧,才是诚在意界。好动气火的人,一定是心里装着他人的不对了,看他人不对(怨人)必生烦恼,甚而动脾气。所以先生说:“诚意,一点也不怨人,一点存人家不对的心也没有”。存他人不对就落心界,动脾气就落身界。欲达志界,必先诚意,意界不诚是登不上志界的。所以先生说:“禀性化了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志诚,这是一定的理呢!”可见,化除气禀性,是多么关键啊,禀性不化便到不了意界,更何况登志界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全神贯注,专一不二的精神,是一切成就的必要途径。无论是专心悟道或钻研某种技术与学问,都必需如此专诚其意。先生有个巧妙的比喻:“人无论行什么事必得诚意,诚意像纫针似的,线本来是很细的了,然而还得用手把线头捻得归一了,极细了,才能穿过针鼻去,诚意也得像这样似的,必得诚而又诚,专而又专,才能透过去。”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意,就是不欺骗自己。就像讨厌不好的气味、爱好美好的颜色一样,这就叫做自快自足,毫不造作。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可随便。小人平时做坏事,想不善的事情,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便躲躲闪闪地掩饰自己的坏处,而表现自己的好处。可是别人看来,好像看见他的肺肝一样清清楚楚,这样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人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曾子说:“一个人独处时也如同十双眼睛看自己,十只手指自己,是多么严格啊!”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意念精诚。“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问:“请问夫子所擅长的是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可以明辨是非善恶之言,我善于养护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浩然之气是何意?”孟子说:“难以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来说,可谓最广大而且最刚健,用正直之道而养护却不去妨害,那么,可以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来说,与道义相匹配,如果没有这种浩然之气,就会内心空虚而气不足。所说告子不曾知道什么叫做义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勇气是由外在事物而引发出来的。一定要在遇到事物的时候能不预先期望什么,内心不要忘记,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人,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太劳累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感到了田地之中去观看,禾苗却干枯了。天下不去揠苗助长的人很少见了。有人认为没有利益可得而舍弃养护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不去给禾苗锄草。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注: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诚意的工夫,而孟子提出的集义与养气的关系,以及必有事焉、勿忘勿助的火候论,其思想广大、中正而且精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理解大与乐是意界的两大基石。
2、理解用心做事与用意做事的区别
3、诚意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夫,诚意包括自净其意与制心一处,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禀性与地狱合,私心与苦海合,不在死心化性下工夫,诚意也是不可能的。
课堂分享
凯老师讲座(合集)
【微视频】凯老师讲家道(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