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品牌大厂荣耀,曾经是华为的“亲儿子”之一,当时因为是不得已才将荣耀给卖身出去,让荣耀独立运营——与华为体系完全脱离。但就在近日,荣耀CEO赵明突然传出“离职”,一度引发外界的揣测。分析认为,大股东对荣耀的业绩高到不满意,市值难以高估,可能是引发董事会出手换帅的导火线。而接替赵明的,则是李健。
过去两年以来,荣耀的命运可说是“成也华为、败也华为”——荣耀曾一度因华为退出市场而异军突起,却又因华为强势回归而逐渐滑落。
数字能说话,根据市调机构Canalys统计,荣耀2023年第3季度曾凭借强劲的产品和渠道竞争力回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市占率达18%,出货量破1180万部。这是拜华为遭美方芯片禁令之后,短暂退出市场之赐。
随着华为高端机型强势回归,原本属于荣耀的市场红利正逐渐消散。2024年,华为相继推出多款热门机型,例如 Mate XT、nova 13系列,等等,强势重返中高端市场,并迅速夺回原本流失的市占率。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华为在2024年第3季度的市占率达到16.4%,跃升至中国市场第二,增幅达29.7%。此外,华为积极布局全球化战略,计划进军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强化自身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荣耀的市场表现却逐步下滑。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4季,荣耀的市场排名已跌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
荣耀的市占率已不如2023年时那般辉煌,使得这家正处于IPO上市前夕的公司,很难对外讲述漂亮的市值“故事”。赵明曾公开表示希望荣耀能超越苹果、华为,并积极在产品技术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领域和拍照技术上。但他这些言论当时也引发不少争议,并成为众矢之的被一一检视。
2023年11月,董事会正式官宣上市计划。2024年,离开华为单飞了四年的荣耀,来到了最关键的一年,紧锣密鼓地启动IPO进程,8月荣耀开始启动股份制改革;12月荣耀仅用4个月时间,便宣布完成股改,IPO一触即发。不难看出,赵明的离职时间点,恰逢荣耀改组与IPO计划的前夕。目前荣耀背后的大股东主要是深圳市国资委。
赵明此前是荣耀的灵魂人物,成功带领荣耀从华为体系独立,有着很强的存在感。赵明自2015年接任荣耀事业部总裁算起,他的名字与荣耀这家公司深度绑定十年,如今因故辞任,不免让人唏嘘。虽然赵明离职信中表示,公司在2024年已达成利润、销售额等目标,整体表现不错,但其实赵明的走,留给继任者李健的担子并不轻松。
此外,荣耀在发布的新一波任命中,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离职,原职位将由荣耀江苏省省主管陈浩干接任;而荣耀中国区营销长(CMO)姜海荣离职,由荣耀CMO郭锐兼任中国区的业务。
荣耀新任CEO李健是位华为老将,业界形容他科研底蕴深厚、海外市场经验丰富、擅打硬仗。尤其荣获过华为“蓝血十杰”称号,李健的能力优势,也和荣耀当前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出生于1973年的李健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硕士毕业后,于2001年加入华为,2017年起进入华为监事会,在战略管理和全球化作战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属于不折不扣的技术派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系高层中,有多位曾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他们也构成了华为早期科研的中坚力量。李健加入华为后被外派至尼日利亚,彼时华为在非洲地区的布局带有浓厚蛮荒开拓色彩,因此作为产品经理的李健,也包办了销售的工作。
在尼日利亚市场一炮打响后,李健升任华为西非地区部总裁,管理近2000人的团队。2021年,李健加入新荣耀,先后担任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副董事长、董事、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务。
如今身为荣耀新的CEO,李健首先需要应对华为强势回归后,对荣耀市占率的侵蚀,力图扭转荣耀市占率下滑的颓势;同时,也要加快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尤其是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市场能见度。
2023年12月赵明曾透露,荣耀海外销售已突破50%,并在多个国际市场实现规模化盈利。荣耀刚推出GT系列,就是进一步意欲拓展海内外高端手机市占率。
不过,除了市场上来自华为的挤压,还有其他竞争对手如小米、传音等。小米除了手机业务之外,也已进入汽车领域;传音控股则以海外市场为主,在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市占率比荣耀更大,且布局起步更早。
再者,李健还需要肩负带领荣耀成功上市的责任。荣耀IPO计划和市场估值还处于不确定性中。据推算,荣耀2020年被国有资本收购时的估值约为人民币2600亿元,而最新Pre-IPO数据显示,荣耀估值已降到约人民币2000亿元。但荣耀在市占率下滑的背景下,要想成功实现IPO的理想估值,恐怕面临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