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星舰第七飞惨遭爆炸,2025年高频发射计划要泡汤?

文摘   2025-01-17 19:28   四川  

在当今航天领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以卓越的创新和大胆的探索,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2025 年,这家雄心勃勃的公司制定了极为紧凑的发射计划,预计将有25次星舰发射任务,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都要发射两次星舰——星舰发射频率相当高。

2025117日,注定又是航天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SpaceX在德州博卡奇卡星舰基地,迎来了2025年度的首次星舰试飞,也是星舰的第七次试飞。此次承担重任的,是星舰飞船S33与超重助推器B14的组合。

S33是第一艘二代升级版星舰飞船,并且是作为第一代星舰向第二代星舰过渡的关键测试品,承载着SpaceX多项技术升级与突破的期望。与之搭档的B14,仍属于第一代超重型火箭。不过,预计到2025年中期,第二代超重型火箭将正式登场,全面取代第一代,与第二代星舰飞船堆叠组合,构建更为强大、高效的第二代星舰系统。

从数据上看,S33+B14的星舰组合堪称庞然大物。全舰组合的高度达到123.1米,发射质量5310吨,推进剂质量4900吨(其中B143400吨,S331500吨),干质量410吨(B14275吨,S33135吨)。与第一代星舰系统相比,无论是全舰高度、发射质量,还是推进剂质量和干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

此次第七次星舰试飞的路径设计,基本延续了第六次试飞的方案。目标设定得十分明确:超重助推器火箭 B14在升空约655秒时,需精准地原位返回发射场,通过发射塔的筷子机械臂捕获装置实现回收;而星舰飞船S33则要在升空约6639秒后,在印度洋目标溅落点实现软着陆。但是S33的实际飞行过程有点像一场惊心动魄的科幻灾难片——仅飞行了826秒,便在空中爆炸解体。

第七次星舰试飞未能完成既定目标。在关键的上升燃烧阶段,星舰飞船S33经历了非计划性解体(RUD),未能按原定轨迹完成飞行。SpaceX官方将此次事件定义为技术验证的一部分。但发射塔的筷子机械臂倒是成功捕获了超重助推器B14,也是SpaceX第二次利用发射塔的筷子机械臂成功捕获超重助推器火箭。不管怎么说,筷子机械捕获超重助推器火箭是难度极高的技术动作——犹如在太空中穿针引线。在此之前,这样的技术动作只能在科幻影视剧里看到。而且,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SpaceX,几乎找不到第二家具备如此强大技术实力的航天科技企业。

对于市场估值已高达3500亿美元的SpaceX而言,此番第七次星舰试飞的失败,或许只是漫漫征途中的一个小小挫折。回顾过往,SpaceX在发展历程中遭遇的挫折与失败数不胜数,但每一次挫折都成为了他们前进的动力,每一次失败都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根据试飞直播画面显示,与超重助推器B14成功热分离之后,星舰飞船S336台猛禽发动机按照计划持续点火,推动着飞船飞行。然而,升空753秒时,异常状况出现,S33的前襟翼铰链部件开始出现烧蚀现象;仅仅6秒后,也就是升空759秒,S333台真空版发动机毫无征兆地意外提前关机熄火;升空853秒,按照原计划,S333台真空版发动机本应正常关机熄火,但直播画面却显示,其中一台真空版发动机始终处于点火状态。根据SpaceX发射团队内部的消息,就在升空826秒,原本遥测数据异常的S33突然失联,信号中断。随即确认爆炸解体。

初步的分析认为,此次星舰事故可能涉及结构、发动机、飞控系统问题,具体原因需通过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举例说来:星舰(尤其是前襟翼)可能在动力飞行阶段承受了超出设计极限的应力,导致解体;猛禽发动机可能出现推力偏差、故障关闭或动力不足的情况;。导航、姿态控制或飞行软件可能未能正确响应飞行环境的变化。

在星舰S33爆炸解体发生后不久,社交媒体用户开始发布视频,星舰在加勒比海的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上空,在一片火雨中壮观地解体。SpaceX称,公司要求任何可能发现火箭碎片的人不要接触,应该拨打当局电话或SpaceX的热线。

Spac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似乎显得现乐观与冷静,他转发了一段视频,并表示:“成功是不确定的,但娱乐是保证的!”他也表示,初步数据表明飞船某部分存在泄漏,导致飞船内部的压力大于它能释放出去的压力。他还说:“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下次星舰发射会推迟到下个月之后。”SpaceX表示,火情是从星舰飞船的后部开始的,导致飞船解体并掉落到公司预定的危险区域——大西洋。

当然,有看似合理的分析认为,SpaceX2025年高频试飞星舰的计划大概率会有所调整,后续发射时间表很可能推迟。2025年上半年每月至少一次的星舰发射频率极大可能延缓。而且,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可能会对SpaceX施加更严格的监管要求,进一步延缓发射许可。另外,此次事故可能延缓星舰相关任务(尤其是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和商业载荷任务),但长期目标应该不变。

(部分内容参考:三体引力波)

我为科技狂Tech
专注于科技资讯解析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