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外媒FT最新发布的消息称,创始人张一鸣在2021年时就辞去了字节跳动首席执行官一职,但一直心系字节跳动的未来。字节跳动正在全力押注人工智能AI战略,张一鸣的目标是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字节跳动推出的豆包AI,已成为了中国最有能力挑战OpenAI 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产品。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在最近几个月从阿里巴巴以及初创公司如01.ai和智谱AI等挖走了顶尖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同时,字节跳动还组建并且扩展了专注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产品的团队。此外,字节跳动也在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数十亿美元。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两年中,字节跳动采购了足够多的高端英伟达GPU芯片来构建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张一鸣意识到AI大语言模型对行业的变革潜力,并决定全力以赴,”一位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字节跳动的人工智能扩展关键在于与英伟达的密切商业合作关系。字节跳动只能为在中国数据中心购买英伟达专为满足美国出口管制要求而设计的性能较低的H20版本GPU。但字节跳动可以为海外数据中心购买高端的H100和Blackwell芯片。于是,字节跳动增加了在中国以外的计算能力,包括成为马来西亚新数据中心的主要租户之一。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已成为英伟达在中国的最大客户,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补充说,字节跳动也成为英伟达在亚洲最大的买家。
多位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尽管在2021年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但依然在集团的人工智能战略中保持着活跃的角色。知情人士表示,张一鸣亲自领导了从竞争对手公司挖角中国人工智能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工作。他在内部谈及了自己对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追求。“张一鸣高度专注于实现AGI,”一位公司内部人士表示,AGI指的是当计算机软件超越人类认知能力时的状态。另一位接近张一鸣的人士透露,张一鸣不希望字节跳动被视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因为这可能会招致来自美国更严格的审查。
然而,一些行业内部人士对张一鸣这一目标表示怀疑,原因是字节跳动在未来技术发展方面曾多次押下重注却遭遇失败。此前,字节跳动曾在游戏、虚拟现实和在线教育领域进行巨额投资,结果这些业务都被关闭或转手出售。“这不是张一鸣第一次在下一代技术上押下重注,”一位中国竞争对手AI公司的高管说道。“我们拭目以待,这次的赌注能坚持多久。”
据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还组建了一支团队开发AI芯片,从中国竞争对手的芯片公司挖来了顶尖人才。该团队正在开发一种AI加速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这是一种专为机器学习设计的AI芯片——以谷歌的张量处理单元(Tensor Processing Unit)为蓝本。谷歌通过开发自有ASIC芯片,旨在减少对英伟达芯片在AI训练和推理上的依赖。此前,就有报道过字节跳动的AI芯片开发计划。
据悉,目前是由技术高管朱文佳负责字节跳动的AI模型开发工作。参与模型开发的“种子团队”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和海外的研究人员。他们均向朱文佳汇报工作。据知情人士透露,团队成员分布于美国、新加坡和北京,合作开发AI模型。
在OpenAI推出了聊天机器人ChatGPT后,便迅速激发了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进军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 尽管中国尚未出现在开发最先进大语言模型方面的明确领先者,但在开发中国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AI应用方面,字节跳动已经抢占市场先机。字节跳动推出的AI聊天机器人豆包,成为了中国最有能力挑战ChatGPT的产品。
根据Aicpb.com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豆包APP以近6000万的月活跃用户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AI聊天机器人产品。相比之下,百度文心一言(文小言)和Kimi智能助手的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300万和1280万,豆包的领先优势显而易见。而且在国内月活跃用户数量排名前20的APP AI产品中,就有4款AI产品出自字节跳动,除了豆包外,还有猫箱、即梦AI、星绘。
Aicpb.com网站的数据还显示,在2024年11月,豆包在PC Web网页端的访问量达到了新高为2143万,Kimi智能助手的Web访问量为3282万,文心一言的Web访问量为2207万。换言之,在国内,Web访问量超过2000万以上的AI聊天机器人产品便是豆包、文心一言和Kimi智能助手。通义千问的Web访问量1065万,国内排名第四。其他国产AI聊天机器人如天工AI、智谱清言、讯飞星火等的Web访问量仅数百万甚至更少。实际上,在Web端访问量增长方面表现最为抢眼的AI聊天机器人产品,基本上就只有豆包和Kimi智能助手。
在海外市场,聊天机器人Cici在2024年11月的月活跃用户达1270万,已经是超过了微软的Copilot APP;在Web端,Cici的访问量有数百万。在中国AI出海排名前10的产品中,字节跳动的AI产品就有3款,包括Cici、Gauth、AnyDoor。
其实不难看出,在手机等移动端,豆包AI聊天机器人的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获得了巨大的领先优势。在PC桌面端,豆包的用户访问流量也在稳步增长,超过文心一言几乎板上钉钉、甚至在不久的未来还很有可能超过Kimi智能助手。很大程度上,这应该是因为字节跳动的豆包等AI产品具有如“美观”、“易用”、“免费”、“有用”等很多优势,从而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欢迎。举例来说,当用户打开豆包PC Web网页版时,就可以轻松使用AI搜索、AI阅读、帮我写作、解题答疑、图像生成、音乐生成、数据分析、网页摘要、文本翻译以及自定义智能体等功能。而手机端的豆包App给人以“简约而不简单”或者“简洁高效”的印象。最关键的是,无论是PC端还是手机端,用户使用豆包这些功能都完全免费且无次数限制。
但也不可否认,字节跳动豆包与OpenAI ChatGPT相比的差距依然很大。根据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近期在DealBook峰会上的说法,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达到3亿,未来一年内用户规模有望扩大到10亿;在ChatGPT上,用户每天发送的消息达到10,亿条。另外,ChatGPT凭借GPT-4o、o1等全球领先的AI模型,获得了上千万计的付费订阅用户。2024年OpenAI的收入将达40亿美元,大部分收入来自ChatGPT用户付费订阅。预估2025年到2029年,OpenAI的收入分别为120亿美元、260亿美元、440亿美元、690亿美元、1010亿美元。相比之下,字节跳动的豆包以及Cici在APP活跃用户规模/Web访问流量、模型技术能力、商业变现等多个方面仍然远远落在后面。
最近网上有篇文章,标题为《AI模型不是一门好生意》,该文作者认为,首先,像OpenAI、Anthropic等领先的AI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投入巨大,理论上需要有上亿付费用户才能实现获利。其次,随着AI模型越大,单位成本可能更贵。因为随着模型变大,进一步改进可能更加困难,训练新模型所需的计算量也在增加。但偏偏AI模型的效果与规模有关,规模和计算量越大、模型效果越好。因此,大模型公司的运营费用无法下降,只会变大。再则,AI模型公司为了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必须不断推出更好、更快、更强的新模型。如果行业不断推出新模型,那么旧模型就会快速贬值。为了始终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AI模型厂商必须努力维持是市场最好的AI模型之一,这意味着投入始终无法减少。即使由于接近了技术极限,AI行业无法继续推出更强的新模型,旧模型依然会快速贬值。因为市场上存在开源模型。如果商业模型停止进步,开源模型就将迅速缩小差距,那么旧的商业模型也就不值钱。
结语:尽管字节跳动的豆包在国内市场表现抢眼,但与ChatGPT等国际领先产品相比,仍面临技术和商业化的双重挑战。未来,如何在全球化布局和技术突破中找到平衡,将是字节跳动AI战略成败的关键。在大模型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字节跳动的豆包和Cici等AI产品能否成为中国科技领域的下一张王牌,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