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盛行的年代回归阅读
数字电影美学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
页数: 285
定价: 79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352106
内容简介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推动电影变革的两大驱力,正在使数字电影美学呈现出一系列转型:新形象、新叙事、新类型、新语言和新的本体论。本书从智性体制、再现体制、作者体制、观看体制和审美经验等五个层面建构电影美学的知识体系,关注技术进展和美学变革的辩证关系,重审了纪实、再现、作者、风格、观众、屏幕、图像、符号、索引性、原创性等概念的本体论基础,考察了数字电影与经典美学的存续关系。本书既是一本学术专著,也是作者多年高校教学实践的积淀和提炼。既适合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和研究使用,也适合电影艺术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信息
谢建华,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专长为电影理论、电影美学、台港电影研究。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外聘专家,多个省级专家库成员,四川省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秘书长。《艺术广角》编委。曾任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家评审,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多种赛事评委。
目录
美学的知识体系 / 一种中间理论 / 从传统美学到数字美学
第二章 智性体制
现实本体 / 图像本体 / 媒介本体 / 哲学本体 / 超越本体论
第三章 再现体制
模仿的歧见 / 从自然化到陌生化 / 数字写实主义
第四章 作者体制
谁是作者 / 作者的衰落 / 复访机制
第五章 观看体制
寻找观众 / 观看空间 / 观看行为 / “完美”观众
第六章 审美经验
给电影分类 / 规则的世界 / 自由的艺术 / 视觉论证
第七章 美学批评
“垮掉”的结尾 / “游牧新世界” / 感觉是如何生产的?/ 走向“抒情体”的国产战争片
后 记
延伸阅读
读书 | 理解资本主义
新书推介|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阅刊|电影节研究:产业与历史
毕业季 | 影想人生
主编|陈可馨
编辑|刘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