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如电影。电影艺术家们为观众创设情感与记忆的栖居之地,同时也书写着自我心灵之影剧。
《猫鱼》是电影人陈冲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写家族故事,是独特的上海叙事、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从《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阳照常升起》等等的银幕前后,是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从上海童年到异国打拼,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与柔情的私语。
本书是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钢首部个人自传,深刻勾勒了这位音乐家的丰富人生经历与音乐事业。从他年轻时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到前往法国深造并成为音乐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再到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音乐总监以及为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创作音乐,陈其钢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与挑战。他以坦诚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音乐与音乐之外的故事。 这是一部深刻而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将在其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艺术家的音乐成就和精神视野。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以这几十年来的音乐创作和生活经历,深入探讨了对“音乐”与“人生”的领悟,传达出了深邃的智慧与真挚的情感。 音乐是陈其钢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音乐之外的故事同样令人深思。这本自述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一个音乐家的人生,他的挫折、梦想、坚韧与真实。音乐家不仅是音符的创造者,更是生活的指挥家与演奏者。陈其钢以坚毅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悲喜,他的故事将触动每位读者的心。
这是 2020 年 12 月,发现癌细胞转移时,医生的宣告。 关于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背后的哲学,关于坂本家的历史和家人的羁绊, 以及关于自己离开后的世界…… 本书是继回顾幼年至五十七岁人生的《音乐即自由》后,记录坂本龙一暮年足迹并将 遗赠给未来的决定性自传。收录由好友铃木正文亲自撰写的后记,记录作者最后的时光。
原作名: Où suis-je dans cette histoire?
“遗忘是人之所以能够活下去的一个原因,但我绝不会向遗忘屈服。” 带着电影中同样的真诚与诗意,库斯图里卡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生。 他的一生与南斯拉夫——这个消失的国度、昔日的祖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在这部回忆录中,他从自己还是个住在萨拉热窝老城区的小孩开始讲起,“1961年,尤里•加加林飞上了太空,而我踏上了去学校的路”。亲人、朋友、街头小人物都成了他少时观察力的来源。青年时代,他喜欢读契诃夫,为其笔下的小人物所吸引;看了费里尼的《阿玛柯德》——头三次都睡过去了——对他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一场宇宙大爆炸”。与此同时,爱情降临到他身上,就像地震一样撼动了他。他去布拉格学电影,生平第一部剧情长片就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大奖,此后又陆续斩获众多国际电影节奖项。1992年,他深爱的父亲去世,南斯拉夫解体。
《魔灯》是世界电影巨匠英格玛•伯格曼唯一的生平自述,写于作者拍摄完《芬妮与亚历山大》,宣布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的五年之后。 在这“仅有的一部投入了自己全部文学抱负”的作品中,伯格曼以彻底的严肃性,试图将自己的创作源头与历程和盘托出:童年,父母,宗教,剧场,婚姻与工作。这又是一部现代《忏悔录》,作者坦陈自己的缺点、恐惧、愤怒,青春期时对于纳粹的迷恋,对于性的痴迷,以及导演工作所带来的别样愉悦。二十世纪电影史上一些最重要的时刻,在作者回顾自己的生涯时一一重现,他与卓别林、葛丽泰·嘉宝、卡拉扬、英格利·褒曼等同时代人的交往,和对于塔可夫斯基、费里尼等同行工作的评论不时闪耀其间。 《魔灯》这部反传统自传,在记忆中前后闪回,仿佛一幅视角宏伟而手法细腻的镶嵌画,拼贴出一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乡间的年轻人成长为艺术大师的过程,使读者得以近距离一窥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心灵。
主编 | 陈可馨
编辑|马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