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盛行的年代回归阅读
电影的世纪末怀旧——好莱坞·老上海·新台北
作者:张英进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06
页数: 220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5623768
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
作者: 张英进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6
页数: 289
定价: 29.80元
装帧: 简装
丛书:海外华人学者论丛
ISBN: 9787305044366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
作者: 张英进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秦立彦
出版年: 2007
页数: 320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044341
影像中国
作者: 张英进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胡静
出版年: 2008
页数: 480
定价: 3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ISBN: 9787542628404
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在各大国际影节上屡获殊荣,西方批评界对于中国电影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本书集中考察中国电影以影像来展示中国的众多文本和批评层面,纵观中国电影研究在西方体制化的历史,提议一种自省性对话式批评的范例以代替跨文化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并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政治语境中研究了一系列影片类型:少数民族电影,战争电影,民俗电影,怀旧电影以及都市电影。全书始终贯穿跨国文化政治的问题,指出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研究在跨国文化生产领域里正在进行的全球性/本土性构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华语电影明星:表演、语境、类型
作者: 张英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西飏
出版年: 2011
页数: 322
定价: 3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明星研究丛书
ISBN: 9787301188323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作者: 张英进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苏涛
出版年: 2011
页数: 272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光影论丛
ISBN: 9787301189597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着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态。在这个国际性大都市里,电影成为普罗大众的摩登消遣,也聚集着形形色色的投机者、理想家、实业家、文人墨客、黑帮舞女。本书聚焦于早期中国电影和城市文化,并将上海电影纳入民国文化史的视野中加以讨论,力图呈现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的早期中国电影文化史。从中既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上海的摩登消费方式和独特市井现象,也可以一窥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和光怪陆离的社会风气。
多元中国:电影与文化论集
作者: 张英进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年: 2012
页数: 443
装帧: 平装
定价:36.00元
丛书:电影大师创作系列
ISBN: 9787106000950
《多元中国》继续《审视中国》和《影像中国》跨学科的历史视角,以电影媒介为主导,切入文学、戏剧、都市视觉文化等领域,考察中国电影、现代文学和学术研究中“中国意象”的种种表述及其历史根源、发展与变迁。多元在理论方面是一个空间概念,空间是不稳定的,其边界是多孔的,其内涵是多元的,其性质是不断塑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中国》是通过空间概念,对中国电影、文学、都市文化与学科研究中翻天覆地的变化、错综复杂的经验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行的一次阐述。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
作者: 张真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译者:沙丹 / 赵晓兰 / 高丹
出版年: 2019(2012)
页数: 483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5805338
全书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都市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尤其是上海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书中通过诸多电影文本的解读、电影生产机制的分析,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电影与文化工业、明星机制、都市发展等的联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梳理,作者考察了之前忽视或遗忘的诸多影片,重新解读了部分经典,并拓展了重要的有关白话现代和都市文化的论题,包括电影作为“新媒体”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和建构了现代的社会机制和性别角色。
城市一代: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与社会
作者: 张真(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3
页数: 370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9099393
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欲、民族志与中国当代电影
作者: 周蕾
出版社: 远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译者: 孙绍谊
出版年: 2001
页数: 320
丛书: 远流电影馆
ISBN: 9789573243441
周蕾认为,中国电影属于某种从书写文字到技术化视觉意像的符号系统转型史,这一转型伴随着现代性历史,但却总是被压抑了。在具体分析吴天明、陈凯歌和张艺谋的《老井》、《黄土地》、《孩子王》、《红高粱》以及《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前,作者以视觉性为切入点,清晰而令人信服地重新解读了二十世纪中国的主要事件。当代中国导演们究竟是如何对待诸如社群、国族、工作、爱恋、学习、革命、自然以及性别等问题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如何对待电影制作经验本身的商品化这一问题?
温情主义寓言·当代华语电影
作者: 周蕾
出版社: 麦田
译者: 陈衍秀/陈湘阳
出版年: 2019
页数: 320
丛书: 麦田人文
ISBN: 9789863446651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
作者: 周蕾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吴琼
出版年: 2013
页数: 279
定价: 3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科学译丛
ISBN: 9787564911560
美国电影在中国1897-1950
作者: (美) 萧知纬 / 曲丽萍 / 冯学红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年: 2024
页数: 78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6055530
本书基本上由作者以前用英文发表过的若干研究美国电影在华情况的论文和一份目录索引两部分组成,其中美国在华发行放映过的影片篇目部分从未曾发表过,也是目前最为完整的目录。作者的总体构想是做出一份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所有跟中国观众见过面的美国影片的总目录。美国电影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占据了大约百分之八十五的市场份额,要真正了解中国电影便不能回避其存在。国产电影的叙事风格、电影语言和主题倾向无一不受其影响,即便是中国影人探求本土电影风格特色的努力也没有脱离美国电影的参照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与美国电影的关联中去探讨中国电影史上出现过的那些主要创作风格和潮流,这也更加有助于我们对国产电影的研究。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作者: 傅葆石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刘辉
出版年: 2008
页数: 245
定价: 3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光影论丛
ISBN: 9787301133088
20世纪的中国,战乱频仍,人们颠沛流离,生存环境模糊多变,暧昧迷离。为了反思这段围绕着沪港双城的电影文化展开的故事,本书作者运用了大量极为珍贵的文字、影像资料,深入探讨日本占领区和英国殖民地的中国电影文化、错综复杂的中日文化关系、在战流散的困境下中国电影人的惶惑抉择、早期形成的暧昧难辨的香港身份、国语片和粤语片的纠缠互动。以及由此牵涉到的种种争议,着力重构抗战前后(1937-1950)上海和香港之间的双城故事。藉此呈现中国电影文化的复杂多义,重新审视一段被人忽略、遗忘的历史。
顺流与逆流:重写香港电影史
作者: 苏涛/傅葆石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
页数: 280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电影
ISBN: 9787301311547
本书尝试在跨地区、跨学科的格局下,以新的观念、史料和方法对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阐释,通过深入挖掘文献及影像资料,厘清史实,填补空白,并对20世纪30—70年代的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评价。第一部分“重访早期沪港关联”集中探讨20世纪30年代的香港电影,着重分析当时中国内地的政治、文化对香港电影的深刻影响,以及两地电影业之间的互动。第二部分“冷战与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聚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尤其是从冷战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制片机构、类型及电影现象的考察,分析战后香港电影的复杂性,以及冷战对华语电影的深刻影响。
延伸阅读
阅刊|中国电影研究关键词:跨域/跨国
影想·观点|作为“第五代”精神宣言的《黄土地》 ——重读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笔记
新书推介 | 世界电影节全攻略
电影学书目汇编 | 影人手札、口述与对谈(下)
主编 | 陈可馨
编辑|刘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