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理解资本主义

文摘   2024-07-22 18:00   中国香港  

在影像盛行的年代回归阅读

编者按

     什么是“资本主义”?我们用何种方法考察资本主义?本期书单列出5本关于资本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以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视角切入,剖析资本主义及相关现象与概念的生成与发展逻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 [德]马克斯·韦伯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译者: 康乐 / 简惠美
出版年: 2019-4
定价: 6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Great Thoughts 书系
ISBN: 9787542664631


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具有支配性力量的资本主义,何以独从西方文明中孕生出来?韦伯从文化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这一角度提出,近代资本主义以其理性化的持续经营和组织劳动为特征,而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核心要素,即“天职”思想、为职业劳动献身的工作伦理,与基督新教的禁欲性格具有天然的内在亲和性。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将工作奉为天职,有系统且理性地追求合法利得的人生观,正是资本主义发展最适合的精神动力。新教的人生观促进了基于职业理念上的理性化的生活倾向,如今,这已成为现代市民普遍的生活样式。虽然禁欲精神助长了近代经济秩序的诞生,但资本主义在建立起决定一切的秩序后,将自己的根基盘踞在机械文明之上,新教的入世禁欲精神,则解体为纯粹的功利主义。褪除了宗教伦理意涵的资本主义,最终走向“无灵魂的专家,无心的享乐人,这空无者竟自负已登上人类前所未达的境界”。



读《资本论》


作者: [法] 路易·阿尔都塞 / [法] 艾蒂安·巴里巴尔 / [法] 雅克·朗西埃 / [法] 皮埃尔·马舍莱 / [法] 罗杰·埃斯塔布雷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译者: 李其庆 / 冯文光 / 刘冰菁 / 刘文玲
出版年: 2024-4
页数: 768
定价: 15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译丛
ISBN: 9787511746955

《读〈资本论〉》是阐释马克思思想认识论的客体和地位以及“主体”范畴批评引起的政治哲学和历史理论等问题讨论和研究的坐标和参照读本。这本书源于路易·阿尔都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64—1965学年主持的研讨课,由阿尔都塞、埃蒂安·巴里巴尔、伊夫·杜鲁、雅克·朗西埃、皮埃尔·马舍莱、罗杰·埃斯塔布雷主讲,研讨课以集体的方式重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它的普遍哲学意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读〈资本论〉》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解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当代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修订译本)



作者: [法] 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 / [法] 费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姜宇辉
出版年: 2023-3
页数: 483
定价: 118
装帧: 平装
丛书: 法国哲学研究丛书·学术译丛
ISBN: 9787208178977


本书由一座座“高原”组成,每一座高原都将不同的主题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些主题则与众多学科关联在一起。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艺术、数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动物行为学、文学、音乐、政治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源转变、折叠,在此基础上,概念的地壳不断隆起,形成了稳定的地标——高原。散布于书中的“根茎”式的思维方式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因为它已经触动了建筑、文学、舞蹈、电影、新媒体等众多非哲学领域的琴弦。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作者: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编者:张旭东
译者: 陈清侨、严锋等
出版年: 2013-1
页数: 483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ISBN: 9787108043313


像坐在咖啡厅与昆汀本人交流拍片心得一样,不过无需体验刀光剑影和血肉横飞。

本书为詹明信的学生张旭东所选编,辑录了詹氏的十二篇批评理论论文,可以让读者一窥詹氏批评活动的时空跨度和理论特征。
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在西方理论界,在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于人们看来是相互排斥的问题领域,詹明信以其犀利的批评姿态和纵横裨阖的理论建构,奠定了其理论地位,留下了鲜明的个人印记,并改变了人们探讨这些问题的思路。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那似乎无所不包的“大叙事”,并不是理论运作的框架,而是一种历史信念和乌托邦理想的投射。他的理论贡献对于已经陷入后现代文化工业及其意识形态沼泽的中国文化圈,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资本主义的未来



作者: [英]保罗·科利尔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译者: 刘波
出版年: 2020-7
页数: 280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译丛
ISBN: 9787542670724


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焦虑之中。社会阶层固化,地区差距悬殊,企业唯利是图,家庭不堪重负。二战后带领全球走向繁荣的社会民主主义逐渐衰落,民粹主义乘势而起,不同身份认同、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对抗日趋激烈。人们不再愿意包容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政治选择沦为非此即彼的站队行为。无论选择哪一边,资本主义的未来仿佛都注定将以牺牲一部分人为代价。
那么,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在本书中,保罗·科利尔从近年来的世界政治局势和传统的资本主义思考出发,诊断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地区、阶层和国家之间的鸿沟造成了严重的撕裂。正是这些鸿沟分化了人们的归属感,弱化了共同的道德观念,打破了不同群体间的互惠义务关系,摧毁了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科利尔主张政府应当为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帮助它们承担道德责任,以包容性而非对抗性的叙事方式,重塑国民间的互惠义务关系。



延伸阅读


读书 | 如何书写1949-1966:文学与电影


电影学书目汇编 | 海外华裔学者的中国电影研究


影想读书会|电影的胜利:永远开放的审美共和


读书|如何阅读哲学:尼采、克尔凯郭尔、福柯与德里达


主编 | 陈可馨

编辑|马玉晨

影想工作坊
在理论落寞的年代关注学术,在影像盛行的年代回归阅读。微博:@北师大-影想工作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