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不再“寂寞”的声音:听觉研究

文摘   2024-08-20 18:00   广西  

在影像盛行的年代回归阅读

编者按

     在视觉主导感知的当下,我们往往忽略了听觉的作用。在视觉上“寂寞”的声音事实上在悄无声息间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近年来,新起的听觉研究关注到听觉感知与声音实践。对听觉的重视让声音的作用得以被“看见”。在电影领域,对于听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与听觉的合力如何将观众带入幻想之境。


听觉文化研究



作者: 王敦 编译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译文卷
出版年: 2023-5
页数: 352
定价: 6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1584651


听觉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领域里面新起的重要维度,它考察人们生活在怎样的历史和现实的声音环境里,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去听,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关系。如同晚近的文艺理论、传媒学、史学、文化人类学等曾经围绕视觉问题,共同造就了“图像学转向”之后的“视觉文化研究”一样,听觉的文化性问题也日益在不同学科的互动中凸显出来。本书收集、甄别和翻译了当今听觉文化研究前沿的重要论文和著作章节,期待通过借鉴国外前沿的听觉文化研究和展开本土研究实践,来形成一套有效的听觉文化本土表述话语。



声景学:我们的声环境与世界的调音



作者: [加] R.穆雷·谢弗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soundscape:our sonic environment and the tuning of the world
译者: 邓志勇 / 刘爱利
出版年: 2022-8
定价: 8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5670954

本书首次系统性地从理论构建的高度提出了声景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是一本同时涉及声景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音乐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的学术理论著作。虽然离原著首次出版已近五十年,但该书仍是世界范围内整个声景学科与声音生态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是声学与声景学相关科研和应用领域的必读书目。



声音




作者: 米歇尔·希翁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Le Son
译者: 张艾弓
出版年: 2013-10
页数: 448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电影
ISBN: 9787301226353


本书勾勒出一个名为“纯声学”的新学科的轮廓。声音因此不再是知觉失谐或“黑暗大陆”的象征,而是应倾听技术及其命名之需而成为建构中的文化客体。通过梳理有关声音领域不同学科如音乐、声学等的研究现状,本书作者邀请我们探索日常生活领域以及文学、音乐与电影领域的声音现象。此外,作者还总结了伴随电话与留声机的出现,声音内涵所经历的历史性嬗变,最后批判性地反思了理论之于狂飙突进的实践领域的滞后。

 

视听:幻觉的构建



作者: [法] 米歇尔·希翁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L’Audio-vision
译者: 黄英侠
出版年: 2014-7
页数: 257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ISBN: 9787550229945


这是一本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声音理论经典著作,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声响、音乐等各种声音元素如何赋予影像时间感、空间感,起到“增值”效果,重新考察了声音在视听媒体中的地位。米歇尔·希翁首先将声音从画面中彻底独立出来,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而后将重新定义的声音再次纳入视听关系中,由此得出:不论是在早期有声片中,还是在利用了最新声音技术(如杜比、THX)的电影中,许多观众认为自己“用眼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由声音构建的幻觉。
本书收录了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沃尔特·默奇特别撰写的精彩导读,从一线创作者亲历体验出发,探讨了希翁声音理论与电影创作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新版增订了100个声音概念,这是三十年来希翁对其理论体系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作者: 周传基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年: 1991
页数: 313
定价: 16.00元
ISBN: 9787106004088


本书系统论述了电影声音(及理论)发展史以及如何在电影、电视、广播中应用声音,使其发挥视听综合优势。



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




作者: [法] 阿兰·科尔班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王斌
出版年: 2003-09
页数: 333
定价: 24.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3341894


本书是阿兰·科尔班分析、研究了19世纪约1万起与钟有关的事件后取得的成果。作者发现这些不寻常的事件背后存在着一个社会秩序和权力的体系。“钟”正是这一体系的一个结点,它支配乡村生活的节奏,确定其空间范围,决定集体和个人的身份,表现人们对土地的依恋。钟声构成一种语言,建立了一种交流系统,个体之间、生者和死者之间业已消失的联系有赖于“钟”得以传达和重建。钟还反映了集体的欢乐、火与血的威胁以及流行病带来的恐怖。各种集体的激情无不求助于钟声。同时,能否控制钟声的使用权成了乡村社会权力斗争支荡的焦点。本书具有法国年鉴学派的遗风,注重细节的真实,尤其注意对社会意识和民众心理的研究,村料翔实,以小见大,论述精当。其精微细致的研究方法会对学界多有启发。



声音与感受力




作者: 王婧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声音实践的人类学研究
出版年: 2017-1-31
页数: 264
定价: CNY 4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8150965


本书关注中国声音实践,从人类学视角,思考关于自由、感受力和城市空间三个核心概念,探讨声音实践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延伸阅读


新书推介|数字电影美学


新书推介|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读书|物与触觉,形而下的遐想


影想读书会|从媒介考古到未来预言


主编 | 陈可馨

编辑|马玉晨

影想工作坊
在理论落寞的年代关注学术,在影像盛行的年代回归阅读。微博:@北师大-影想工作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