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Zhu F et al. 2024 Chin. Phys. Lett. 41 111201
DOI:10.1088/0256-307X/41/11/111201
全粲四夸克家族的实验之路及未来
自Belle实验室于2003年首次发现X(3872)以来,粒子物理学界对奇特强子态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奇特强子态不同于传统的夸克-反夸克或三夸克结构,代表着全新的强子构型。随着新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的建成,研究者们得以确认越来越多的奇特强子态,为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然而,奇特强子态的内部结构仍未完全明了,许多候选态包含轻夸克,导致其结构更难解析。因而,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们一直渴望找到一种仅由重夸克(比如4个c夸克)构成的奇特强子态,以便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但受到对撞机的能量以及数据量不足的限制,研究者们首先在J/ΨΦ中寻找了可能的结构,其中的s夸克虽然比c轻,但比u、d夸克重了约40倍,这为之后在J/ΨJ/Ψ中寻找更重的4c结构提供了一个中间过程。
ATLAS,CMS和LHCb实验在J/ΨJ/Ψ中找到了全重四夸克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重四夸克态的探索终于在2020年迎来了突破。在这一年,LHCb实验观测到X(6900)态,这是由4个粲夸克构成的全重四夸克态。这个结构相继在ATALS和CMS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CMS还找到了另外两个候选四夸克态X(6600)和X(7100),它们的出现使奇特强子态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全重四夸克态的存在,不仅让人们观测到相对简单的强子结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验证理论模型的绝佳平台。通过分析这些结构的质量谱和衰变模式,研究者们可以对全重四夸克态的内部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Regge trajectory 显示出CMS发现的三个四夸克态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家族。
南京师范大学易凯教授团队,于近期撰写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奇特强子态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了全重四夸克态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作者还在最新的全重四夸克态发现的基础上利用Regge trajectory说明全粲四夸克态家族的存在,并预测了后续可能的研究结果。作者提出,这些态形成了一个沿Regge轨迹分布的家族,且预测了可能存在的其他未发现态。这一研究为后续的实验验证和理论探索提供了新方向,也为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奇特强子态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一环。
中国物理学会旗舰期刊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代表性成果二项
2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代表性成果一项
3
未来科学大奖代表性成果二项
4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5篇
5
高被引原创论文数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研究快讯回顾
基于虚幻磁场诱导塞曼劈裂的非互易光子阻塞
双层镍氧化物超导体La3Ni2O7的常规和超导性质
自旋为1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环暗孤子及其后形成的涡旋的动力学
光子二阶空间量子相干性的主动调控
微波光场量子比特编码的可拓展性量子投票器
通用机器学习Kohn-Sham哈密顿量
非对称人工自旋冰-超导器件中的磁非互易超导效应
麦克斯韦妖和爱因斯坦-泼多尔斯基-罗森导引
多带Gutzwiller近似下La3Ni2O7的t-J模型中的磁性与超导
混阳离子和混阴离子元素演变化合物稳定性差异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