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琐忆

教育   2024-09-16 09:40   河北  

俗话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中秋节临近秋分,或者秋分临近中秋节,正当秋收种麦时节,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中秋节虽然是大节日,过得却是十分潦草。一般流程是这样的,一千多人的村子里,有人忙中偷闲,杀一口猪,晚上把肉煮熟了,第二天一大早开卖,你割二斤,我割三斤,不到半天功夫,肉就卖完了。中午或晚上,来一顿猪肉炖土豆,或猪肉炖豆角,或者猪肉炒白菜,最奢侈者,可来一盘拆骨肉,中秋节就过去了。月饼,就是传统的五仁月饼,家家都买几块,又香又甜,但小时候嘴馋,不一会儿就偷偷摸摸地吃光了,绝对等不到中秋节晚上。至于赏月,大家忙得焦头烂额,哪有那个闲情逸致?况且都是粗糙的庄稼汉,压根儿不懂得赏月为何物。

小麦玉米轮种,收了小麦种玉米,收了玉米种小麦,掰棒子,刨秸子,晒个半干,敲打土,捆绑,拉回家,靠在房前屋后与院落的矮墙上,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好像铜墙铁壁,教人顿生庄严肃穆的感觉。刨过玉米之后,拉粪,捣粪成小块,撒粪,如果地太干,还要浇水,然后男人们套上牛马驴骡,扬着鞭子,慢悠悠地耕地,耙地,礤地,再然后就是人拉耧,咣当咣当地种麦子,工序繁琐,耗时间,真正的种麦时间,一般会拖到寒露。其实寒露正好,秋分种麦,天气尚且暖和,弄不好小麦要拔节,过不了冬。我小时候干的活儿,是掰棒子,敲打土,捣粪,我最腻歪用耪镢捣粪,粘乎乎的泥草片子,横竖都捣不开,手上都起血泡了,家长还嫌不着调,其次是掰棒子,玉米叶子上的毛刺,在脸上划出许多血道子,汗水蛰得又痒又疼。

玉米棒子堆在院子里,吃过晚饭,是剥玉米,把棒子上的外皮剥掉,吊到房顶上晒干,或者编成辫子,盘绕在树干上,挂到树杈里。树上挂满了玉米,房顶是成垛的玉米,倒是有几分田园风味儿,现在的农家院,差不多都是这个套路。现在想起来,意境确实优雅,金黄的月亮升上深蓝的天空,大地上一片银辉,一片朦胧,不用掌灯,一家人聚在一起,静静地剥玉米,背景是悠扬的蟋蟀声。在大多数时间,我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干了一天活儿,困得睁不开眼,迷迷瞪瞪,就睡着了,月亮大概早就偏西了吧?

谢庄有诗:“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往事总教人唏嘘不已。


无辞竹叶醉尊前
讨论科技、教育、社会、人生等各类题材,尝试以散文化结构与语言写小说,宣传正能量,匡扶正义,自娱自乐,吃瓜。个人公众号,不插任何广告,不涉及利益,永远不开通流量主,不谋一分钱利益,纯属兴趣,欢迎关注, 欢迎转发,更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