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不屑“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教育   2024-09-29 09:42   河北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ohn Ioannidis教授团队在爱思维尔出版集团官网上发布了2024年全球各学科前2%科学家榜单,通过统计每个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及其引用次数,采用6种指标建模进行综合评分,遴选出217098名科学家,大致涵盖了各学科排名前2%的科学家。中国大陆有10687名科学家入选,占4.92%。榜单分为22个主要领域和176个子领域,旨在为科学家的长期科研表现提供一个客观且真实的衡量指标。通过“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两个维度,榜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科学家的影响力和科研成就。

每个模型都有缺陷,这个模型也不例外,许多人对它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原因大概有三条:

第一,王中林院士以30万引用高居24年度影响力第一、生涯影响力第二,却无缘24年“引文桂冠奖”,与“诺贝尔奖风向标”失之交臂。当然啦,如果他以前得过诺贝尔奖,人们也不敢以此而诟病,会认为已经实至名归。

第二,李政道与杨振宁的排名并不靠前,在生涯影响力中李政道排名8219,杨振宁排名4937。以领域“Nuclear & Particle Physics”与次领域“General Physics”筛选,李杨并没有出现在前50名,但筛选出来的绝非等闲之辈,比如排名第149的温伯格,排名第588的维尔切克,都是粒子物理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您从事这个领域,而且特别不忿,看看自己是否超越了前50名?

第三,也是教人最无法容忍的,就是草鞋没号的高校,居然也有入选者。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涉嫌学校歧视了,名校只是牛人多一些,差学校未尝没有牛人,只是牛人少一点儿而已。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报道:发Science,发Nature,发PRL,重磅,XXX大学获杰青X个,优青Y...。这都是要发钱的,也没见什么人明确表示不忿,更没见国内哪个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所以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作为一个评价指标,还是不错的,不能随口否决,最重要的是,这个又不涉及发钱!


无辞竹叶醉尊前
讨论科技、教育、社会、人生等各类题材,尝试以散文化结构与语言写小说,宣传正能量,匡扶正义,自娱自乐,吃瓜。个人公众号,不插任何广告,不涉及利益,永远不开通流量主,不谋一分钱利益,纯属兴趣,欢迎关注, 欢迎转发,更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