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越来越奇葩,从P个图啊,编个数啊,直到“善意造假”,都扯出悲悯的圣贤情怀来了,教人哭笑不得,颇有义愤填膺者。义愤填膺者,是理想主义者与不明真相者,如果您问问发表一篇SCI论文,有几杯羹?谁能分到一杯羹?就没有什么义愤而释然了。
第一杯羹自然分给期刊出版社,像Springer Nature、Elsevier,等等,都有不菲乃至巨额的版面费,它的职责,就是提高期刊身价,也就是提高影响因子,有了庙门,就不怕没有猪头上门。至于您是善意造假还是恶意造假,其实无所吊谓,不行,就给您撤稿以平众怒,还能落个主上圣明,都是奸臣蒙蔽圣聪,屁股擦得干干净净。您下次投稿,只要有足够的嘘头,依旧照收不误,不能堵了自己的财路。当然啦,有时候还得装装13以提高身价。
第二杯羹要分给业内大佬,如果您这篇论文不能提高他的引用率,从而使他的山头更稳固些,怕是让他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即使这次大度些,放水,但事不可三,论文终究会在“王八蛋”声中灰飞烟灭。当然啦,“王八蛋”是汉语,英语是“bastard”。如果您想挑战他的权威,此处省略二百字。这一切,无关科学,无关真理,无关可信与否,如果您铁了心地往科学上扯淡,说明您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知此人甚为稀有”。
早在一百多年前,大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新理论之所以胜利,不是因为它说服了反对者并让他们开悟,而是因为反对者们慢慢死去了,新一代人在新理论的潜移默化下成长了起来。”这句话对应的英文是“A new scientific truth does not triumph by convincing its opponents and making them see the light, but rather because its opponents eventually die, and a new generation grows up that is familiar with it.”熬这个过程十分痛苦,因为新一代人需要抱大腿,更喜欢抱大腿。
第三杯羹,也是最后一杯羹,要分给论文作者,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保研,对于研究生来说,是毕业,对于新教师来说,是对付非升即走,对于老教师来说,是评职称、拿帽子,大家心知肚明,这里无需废话,当然啦,至于这篇论文是不是自己写的,就需要许多废话了。
从这三杯羹来看,SCI论文相当low,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光环,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论文生产大国,第三杯羹喝得大肚溜圆,还是被美国佬卡脖子。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