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所有中国人的行为伦理纲常,都是从孝文化中引伸和发展出去。在传统中国社会的逻辑里面,父母是对我们恩情是最重的人。一个人如何连父母都不能孝敬,都不懂报答,你不可能指望他会忠于君王,义于朋友,取信于他人。所以,孝是中国人行为的基石,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正因如此,在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中,“百善孝为先”。
而对孝的第一要求是什么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骨子里,中国人对血脉的传承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延续香火血脉的推崇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所以,如果一个中国人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
在日常的生活中孝敬父母,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但是,如果真的要执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套道德标准,我以为,对于95%的平民阶层来说,这个标准要求实在是太高,太难,太不友好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非常残酷的社会真相,那就是:95%的平民百姓将在5代内绝嗣。5代之后,再无后嗣。所以,作为平民的我们,我们还有资格谈孝顺吗?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哪怕你再有钱,三代之后你的孩子必然有人成为穷人,甚至可能全部变成穷人。这句话不难理解,家教再好都会有不争气的不屑子孙出现,如果运气不好生出一堆不争气的后代那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更加诛心的话,叫“穷不过五世”。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不是说你穷五世之后就不用再穷,可以富贵起来,可以翻身做主人,而是说,如果你是穷鬼,那么,你基本就不会有五代以后的后代了,说句直白的,就是在五代之内就绝户啦。
在历史上,占有社会资源越多的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能往后代进行生殖繁衍;而处于社会底层、占有社会资源越少的人,更容易绝嗣。历史的真相是,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绝大多数的平民阶层是不会留下后代的。其实,当我们研究中国历代的族谱图上,我们得到的结论,能成功留下后代并开枝散叶的,都是当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越往后代,贵族末端的小家庭逐渐变成平民。而平民的绝嗣,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所以,这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是平民继续往后繁衍后代,生育出平民的后代,而是没落贵族的后代沦落为平民。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的祖上都是名门望族,基本上每一个人往上追溯十代都可以找到很阔的祖宗,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事实上,在历史上的平民,大多数在没有来得及繁衍下一代的时候,已经因各种的原因而死,可能是饥荒,可能是战争,可能是瘟疫,可能是徭役。而能留下后代的,往往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占有资源最多的强者。
其实,无论是在秦汉年代,或者魏晋时代,那个年代的99%的平民,在当时已经绝嗣。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衍生育后代。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贵族后代的子孙,阶级往下滑落,沦为社会底层的平民,成为被压榨的对象。
以我所在的族谱祠堂为例。我家的族谱可以追溯到五世祖,自清朝中叶从福建莆田移居到现在粤西这个村庄。到我的父辈这一代,是十四世祖,已历经10代。经过200余年的繁衍,我们的这个村庄现有男丁共142人,和五世祖当初到此村庄只是一对夫妇相比,人口膨胀是非常惊人的。这142人的共同祖先,都是五世祖。但是,即使如此,基本上每一代都有支脉绝嗣的现象。远的不说,单就我们这一房而言,我的祖父共生育二子一女。其中,我的伯父没有娶妻生育,到他这一代,他的那个支脉就已经绝嗣。我的父亲这一房,我的父亲共生育二子二女,算是香火较旺的。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我的哥哥共生育二子一女,两个儿子现是都已经三十好几了大龄青年,在某一线城市从事零工经济,现时未娶,也没有能力在这个城市购房。我并不认为他们有能力在这个城市立足并能成功娶妻生子,继续往后繁衍。至于我自己,现时生育有一子,在读中学,学习成绩也就一般般。我以为,以我儿子的资质,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他未必能拥有压倒别人的竞争优势,从而取得继续往后繁衍的能力。而作为平民阶层,诸位亦可以问一下周围的朋友,有哪几位朋友有信心可以往向再传承五代男丁?如果有这么有信心的朋友,贺喜你,说明你身边的朋友是非富即贵的高质量男性。
与我们的直觉相反,人类社会延续后代并不是线性模式,而是从顶端不断往下溢出的。汉高祖刘邦繁衍出了百万级数量的宗室后代,其中,中山靖王自己就生了120个儿子。最后刘备上场的时候,他虽然是贵为皇族的后代,但是,他是靠卖草鞋为生,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社会底层的平民了。如果不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给了他一个翻身的机会,到了刘备这一代,基本也属于“穷不过五代”了。其实,在历史上,绝大部分皇子皇孙,最后都成了穷人和佃户。即使你上祖上是皇族,但当你被社会放逐到底层的时候,你就到了绝后的边缘,而且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再实现阶层的跃升。其实,等着你的命运,基本是就是穷不过五代,在五代之内绝嗣。
而在社会学的角度而言,人类要维持正常的往后繁衍,一对夫妇的生育率要为2,即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才有可能正常往下繁殖衍生下一代。而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如果生下的两个都是女儿,这可不算继承香火。截止2023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以下。按总和生育率1来计算,我们能往后五代都能保持1的总和生育率,那么,每一对夫妇往后繁殖男丁的概率为50%。这意味着,从这一代开始算,往后第一代就有50%的人群绝嗣,即没有男性后代;往后第二代,将会有75%的人群绝嗣;往后第三代,将会有87.5%的人群绝嗣;往后第四代,将会有93.75%的人群绝嗣;往后第五代,将会有96.9%的人群绝嗣。所以,五代以后,今天的人群中,将会有97%的人绝嗣。这意味着,在今天,如果我们未能在这个社会中站在财富资源和社会资源顶尖的3%,我们是不可能在这场往后繁衍的竞争中取胜,基本上在五代之内断绝香火,中断血脉。
其实,只要社会资源是不均匀的,财富是世袭的,这种顶端溢出的模式就不会改变。人类社会不会停止往后繁衍,底层自动断代是一种精妙的社会机制,以确保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再均衡、再配置。平民少生或不生,自然会有社会精英四年生三胎,或者换个老婆再生三胎,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人类会绝灭。其实,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族群中只有王者或头领才能拥有交配权,往后繁衍。人类社会也基本一样。在历史上,占有社会资源最多的人,比如皇帝,繁衍后代权力是最大的。其次是各级别的贵族和社会精英贵族。明朝存续276年,朱元璋一个人就拥有了30万以上的后代。沙特皇帝在1926年1月8日建国,在短短100年不到时间,以一已之力繁殖了1.5万后代,其中7000人为男性,赐予了王子称号。当然,他们的后代也会经历一个溢出的过程,绝大多数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沦中平民,沦为供养社会的养料。
最近,国家在拼命发布鼓励年轻人生育的政策。年轻人可以享受到的生育福利是越来越多,从产检补贴到生育补贴,到育儿补贴,到婴幼儿专项扣除等,目的只有一个,鼓励年轻人多生育。我以为,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无效的,针对性太差了。当我们彻底理解人类社会往后繁衍的模式是顶层溢出的话,我们就应该改变政策设计的方向,将生育权向社会中拥有资源最多的那群人进行倾斜,这些的政策设计才有可能将生育率拉上来。而生育意愿最强的人,占有社会资源是最多的,他们是不会在意这2万元的生育津贴的。国家如果真的想把生育率拉上来,就应该让这些社会精英享受更多的交配权和生育权。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更好的政策来鼓励这部分社会精英进行更多的生育,而非鼓励平民。我们在设计政策时要改变思路。
可以有哪些思路?
思路一,我们可以实施一房一妻制。我们可以将交配权与拥有房产的多寡进行绑定。一名男性公民,如果你拥有一套房产,那么,你就可以娶一房太太;如果你有两套房产,那么,你就可以娶两房太太。以此类推。这样,社会上拥有多套房产的精英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的交配权,也就有更多的生育权啦。当他百年之后,他所抈有的这些财富,也可以比较均衡的继承和分配给他的每一房太太所生育的后代,这样可以自动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个时候,当一个人要显摆他的社会地位时,他可以大方方的告诉你,我可是有九房的喔。
思路二,我们可以实施纳税与生育权的绑定。我们可以将男性公民的生育权与他缴纳的税赋进行挂钩。一名男性公民,如果他当年上缴国家的税赋不足万元,则不获颁发生育许可证。这些人不应该鼓励他们生育。只有当年缴纳税赋超过万元,则当年可享受一胎的生育权。当年缴税额超过10万元的,可享受二胎生育权。当年缴税额超过100万元的,享受三胎生育权。当年缴税额超过1000万元的,则可享受4胎生育权。当年缴税额超过1个亿元的,则可享受5胎生育权。这样一来,可以鼓励高质量男性主动交税,自觉交税,以享受更多的生育权。同时,又可以有效抑制平民阶层的低效生育,节约社会资源。社会精英生育出来的后代,有更多的机会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对于平民而言,通过不生或少生,将有效的资源节约下来,留给自己这一代人更好的享受人生,这样不是更好吗?自己的生活本来已经够苦的了,又何必生育后代,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继续做牛做马呢?与其这样,不如将这些机会留给那些高质量的人类。
其实,国家在2020年修改民法典,其中有关于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问题作进一步的明晰定义。在法律层面上,国家承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继承权。这个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纵容或者说是鼓励社会精英多搞一些非婚生的子女,而且告诉他们,放心,这些子女都可以合法继承你的财产的。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宜大张旗鼓的宣扬这个事情。其实,说穿了,就是允许大家偷偷摸摸的搞。可惜的是,这个这么利好生育率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确实是有些辜负上层的期望。其实,与其宣传个税专项扣除对减轻年轻人的税负压力有多好多好,还不如宣传这个国家保障非婚生子女继承权更有意义。这样的话,一名高质量男性可以选择与更多的优秀女性进行强强联手,可以更有效率的为这个社会繁衍更多的优质下一代人类,更好延续炎黄子孙的血脉。
当然,作为平民阶层的我们,我们要有平常心。没有资格成为孝子不是我们自己的错,而是我们出身的错。作为一介平民,我们的开局并不友好,我们父辈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也没有出席过人民大会堂的春季会议,我们基本没有太多的翻盘的机会。所以嘛,安贫乐道,平平淡淡做一世牛马就是我们的归属,不要妄想着自己的血脉能往后延续百世。其实,作为一名平民,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至少还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用这些财富把自己短暂的一生过得尽量精彩快乐,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对于绝大数平民而言,无后为继是命中注定的结局。
所以,不要强求自己一定做一个有后嗣的孝子。基本上,即使你能成功通关生育下一代的男丁,你的下一代还有通关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