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佚詩《貍首》考
余 思
【内容提要】 《禮記·射義》記載,射禮須配樂詩而行,自天子至士用樂不同。四個級别的樂詩中,其三見於《詩經》,唯有諸侯之樂詩《貍首》亡佚。鄭玄定《禮記·射義》中“曾孫侯氏”數句爲《貍首》殘篇,提出“貍首”之意爲“射諸侯不來首”。但此詮釋與《詩》體、射禮之使用需求不合。其後又有學者提出《鵲巢》爲《貍首》、《檀弓》原壤歌爲《貍首》的説法,仍未厭人意。總覈諸説,《貍首》亡佚當爲事實。《射義》殘存的“曾孫”詩句和《大戴禮記·投壺》篇的同類詩句應是同一首詩,是《詩經》之外描繪射禮的詩體文獻,值得發掘。《射義》構建的射禮體系試圖限制諸侯權力,應是諸侯射禮用詩《貍首》的亡佚原因。
【關鍵詞】 《貍首》 逸詩 《射義》 射禮
陳奂《詩毛氏傳疏》生成新探
——以《毛詩九穀考》爲中心
黄林灝
【内容提要】 《毛詩九穀考》是將程瑤田《九穀考》刪繁就簡、節引嫁接、補充材料、改寫修正後分繫於對應《毛詩》經傳而成的資料長編,也是陳奂撰寫《詩毛氏傳疏》時所依據的藍本。從《毛詩九穀考》入手,可以釐清《詩毛氏傳疏》的生成過程,也可窺見嘉道後清人新疏的撰寫模式,與乾嘉學者以批校群書、疏證字書辭書、編寫大型工具書的形式彙集材料,並以此爲基礎進行經書考據的方式不同,嘉道以後的新疏作者往往以集成性前人成果爲藍本,撰成資料長編,熔鑄爲新疏初稿,在初稿基礎上繼續修訂補充,最終形成新疏定稿。這一模式的産生是考據學自身學術邏輯運作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嘉慶以來學術風氣的新變化。
【關鍵詞】 《毛詩九穀考》 《九穀考》 《詩毛氏傳疏》 新疏撰作
喪屨形制考
劉 斌
【内容提要】 喪屨是喪服的一項基本部件。喪服各服敘的喪屨不同,《喪服》經傳云斬衰用菅屨,齊衰三年和杖期用疏屨(藨蒯之菲),齊衰不杖期用麻屨,《喪服小記》云齊衰三月和大功用繩屨,《喪服》鄭玄注云小功以下用吉屨無絇。通過考察三《禮》、鄭玄注及歷代著述,可知疏屨又名苞屨,繐衰用繐屨,小功以下之吉屨無絇即鞮屨。菅屨外納,疏屨内納。小功以下之吉屨不僅無絇,而且無繶、純、綦。婦人之喪屨與丈夫相同。喪屨的材質和製作工藝,隨所服輕重而呈現出精麤之差。由於喪屨在喪服的組成部件中相對較爲次要,因而這種精麤之差又呈現出相對簡略的特點。
【關鍵詞】 喪屨 形制 材質 工藝
《五經正義》所引“定本”研究平議
余 越
【内容提要】 關於《五經正義》所引“定本”的含義,清代以來即有顏師古定本,唐前定本,“定本”指唐前定本、“今定本”指顏師古定本三種觀點,近年又出現了一些新説,但各種觀點的論證均有未備。詳細分析《正義》中引定本的校語及其上下文,可知此類校語當出唐人,而“定本”則較可能指顏師古定本,但由於證據指向多歧,只能疑以傳疑。這恰恰體現了《五經正義》多層次文本構成的複雜性。
【關鍵詞】 《五經正義》 定本 顔師古 劉文淇 舊疏
關於《三經義》的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
楊韶蓉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就王安石於熙寧八年主持修撰的《三經義》初撰成時的書名、所依據的經書文本、成書卷數、解經體式、訓解内容等早期文本體制諸問題,以及刊刻流布、沉浮散佚等情況,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考論和辨析,以期根本上釐清這些最基本的問題,爲準確認識《三經義》、切實推動相關研究走向深入提供更爲充分的依據。
【關鍵詞】 王安石 《三經義》 文本體例 刊布散佚
《四書評》《四書眼》《四書評眼》《四書參》相互關係論略
倪晋波
【内容提要】 《四書評》《四書眼》《四書評眼》《四書參》諸書出現於明代萬曆年間或稍後,均是《四書》評點著作。其中,《四書眼》是葉晝取其師楊起元的《四書》評論並增之以己意而成的一部《四書》評本,與《四書評》並無實質關係。《四書評眼》是坊賈藉《四書評》和《四書眼》改頭换面而成的一部《四書》評本,並非楊起元、李贄合纂之書。《四書參》與《四書評眼》並非一書,前者博採諸家評語,依違於程朱義理與李贄不經之論之間,試圖在《四書評》驚世駭俗的批判性和《四書》温厚弘深的神聖性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是對《四書評》的修正之書。古代評點的邊界至明代早、中期擴展至《四書》而有《四書》評點,《四書評》諸書是明末《四書》評點興盛的顯證。
【關鍵詞】 《四書評》 《四書眼》 《四書評眼》 《四書參》 《四書》評點
俞樾《俞樓襍纂》、《茶香室經説》的《孟子》研究
李暢然
【内容提要】 晚清的《孟子》研究,俞樾一枝獨秀。除了他最具代表性的《群經平議》,他後來尚有兩批五種《孟子》學著作,篇幅上與其第一批成果相當,也值得注意。除了俞樾擅長的訓詁名物、古文通假,尤其是於無疑處生疑,以理校爲核心校正經文、注文流傳中出現的訛誤,以及一鱗半甲的今文學特徵(詳《茶香室經説》)以外,尚有專言義理的《孟子纘義内外篇》。《孟子纘義》除了重申俞樾氣爲“副”手、心志为“正”職的觀念,尤其體現了晚清士人的國際視野,特别是自立圖強的願望。
【關鍵詞】 清代孟子學 語言文字學 《孟子纘義》 養氣爲副、持志爲正
《禮記正義》校讀散札
郜同麟
【内容提要】 前人對《禮記正義》的校勘或有錯謬,其部分致誤之由是不知《禮記正義》多用古字、古通用字,或不知古書異本,或不知《禮記正義》體例,等等。此外,前人還有一些漏校之處。《禮記正義》中的不少疑難問題,還需要通過校勘予以解決。
【關鍵詞】 《禮記正義》 校勘 文字通用
丁晏《佚禮扶微》版本考
樓宇威
【内容提要】 丁晏《佚禮扶微》是清代輯逸《禮》的代表著作,今存稿本二種、抄本四種、刻本一種。上海圖書館藏吴庠舊藏稿本問世最早,爲丁晏工作稿本,在初稿本基礎上歷經嘉道年間多次修訂,保存了此書的早期面貌和修訂細節,或爲後出諸本的祖本之一,其餘稿抄本則均輾轉繼承自吴庠藏本。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藏延古堂舊藏稿本爲丁晏謄清稿本,初創於嘉慶末年,形成於道光年間,内容結構最爲完備,接近定稿。國圖藏十三行抄本保留了此書初創時期的面貌。上圖藏嘉業堂舊藏本,實係抄本,反映了此書1818年至1820年間的面貌,但抄寫不精,多違原意。1888年王先謙、繆荃孫刊刻《南菁書院叢書》時收入此書,其底本爲國圖稿本或其録副,經過校改,與稿本有一定出入。
【關鍵詞】 丁晏 《佚禮扶微》 稿抄本 三禮
單疏抄本《春秋穀梁疏》流傳考
張麗娟
【内容提要】 《春秋穀梁疏》宋刻單疏本久已不存,明嘉靖間藏書家李開先曾藏一部單疏抄本《春秋穀梁疏》,經清代學者遞藏、傳抄、校勘,影響深遠。本文考察單疏抄本《春秋穀梁疏》在明清以來的流傳與利用情形,並比較今存三部單疏抄本《春秋穀梁疏》之異同,梳理其淵源關係,以便學界對單疏抄本《春秋穀梁疏》的認識和利用。
【關鍵詞】 春秋穀梁疏 單疏本 傳抄 校勘
《論語集解》整理説明
沙志利
【内容提要】 《論語集解》作爲中華書局《十三經古注》之一久被列入整理出版計劃,然延宕至2022年底方始交稿。趁此書尚未出版,筆者因不敢自信,遂徵得叢書主編王豐先同意,先將整理説明初稿發表出來,以就教於讀者,以求早日發現其中不妥之處,可在將來看校樣時加以修改。
【關鍵詞】 《論語集解》 何晏 校點 整理
《經義雜記》版本考述
商賽博
【内容提要】 《經義雜記》的通行版本是嘉慶四年刻《拜經堂叢書》本和道光九年刻《皇清經解》本,但在《拜經堂叢書》本和《皇清經解》本之間還存在一個翻刻嘉慶四年本,尚未得到學界關注。通過校勘可以發現,翻刻本刊刻質量不高,出現了大量文字訛誤,所據的《拜經堂叢書》本當是一個字跡模糊的後印本。道光《皇清經解》本所據底本就是這個文字訛誤較多的翻刻本,而非嘉慶四年原本。道光刻本雖然校改了一些翻刻本中明顯的文字訛誤,但總體編校質量不高,仍然沿襲了許多翻刻本的讹誤,且又新增了一些訛誤。《皇清經解》本在咸豐庚申補版時對道光原本的錯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校正,編校質量高於道光原本。這一新發現既能爲《經義雜記》的整理研究提供重要參考,也是研究《皇清經解》道光刻本、咸豐補刊本編校、刊刻質量的一個典型個案。
【關鍵詞】 《經義雜記》 臧琳 《拜經堂叢書》 《皇清經解》 翻刻
《大唐新語》版刻系列與内容差異
盧恩雅 王傳龍
【内容提要】 唐劉肅《大唐新語》在明代主要有兩大系列:一種是《稗海》叢書本系列,缺少劉肅原序和總論,主體爲同一副板片,但不斷被剜補、重刷;另一種是潘玄度刊本、明抄本殘卷、俞安期刊本所構成的同源系列,潘本與抄本有共同的材料來源,俞本則翻刻潘本,但改竄卷首馮夢禎序言以湮滅其跡。潘本有原序和總論,但序文和各卷的標題皆增加了“世説”二字,不僅影響到了俞本,清代振鷺堂補板重刊《稗海》叢書時也據以補入。四庫館臣對此書的版刻源流認知有誤,導致文淵閣本、文津閣本分别採用了不同的底本和校本,彼此又産生了新的差異。
【關鍵詞】 《大唐新語》 唐世説 稗海 振鷺堂
《記纂淵海》所引《抱朴子》文本來源考
——兼論私纂、坊本類書中的輾轉鈔撮現象
李佳媛
【内容提要】 南宋潘自牧等人所編類書《記纂淵海》引用《抱朴子》内、外篇文本共83條,其文本來源卻並非盡是《抱朴子》原書。考辨其文本特徵,並用對照法溯其源流,可以發現潘氏等人當時大抵僅有《抱朴子·内篇》之原書,然即令徵引内篇,其文本亦或源出以《太平御覽》爲主的各種文獻,徵引外篇時則全據《御覽》《意林》《白氏六帖》等書。通過對這一樣本的全面考察,可以對私纂、坊本類書中輾轉抄撮的現象及其抄撮時各類文獻所佔的比例有更清晰的認知,進而避免在輯佚和相關文史研究中誤用、濫用類書類文獻。
【關鍵詞】 《記纂淵海》 《太平御覽》 類書 輾轉抄撮
方中通年譜稿
胡春麗
【内容摘要】 方中通乃方以智仲子,在清初以詩及數學、韻學、算學聞於時。本譜以方中通《陪集》《續陪集》《數度衍》《律衍》《音韻切衍》《篆隸辨從》《易經深淺説》等爲主要資料依據,旁徵其諸多親友、交遊的别集、年譜、方志、家譜編纂而成。運用文獻學與歷史學相結合的方法,將譜主生平主要事蹟、交遊、著述等繫年。
【關鍵詞】 方中通 年譜 清代 生平 交遊
荀子對孔子正名論的邏輯化發展
甘祥滿
【内容提要】 不同於孔子的正名論僅限於對社會性名號的思考和單向的正實以正名的實踐主張,荀子對“名”有深入、廣泛的研究和思考,並且富有邏輯分類、邏輯辨析等内涵和特點。其别名、共名對舉,單名、兼名相别等説法,不僅於單純的語言哲學研究極有意義,對於社會現實如何實現名實相副的理想也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其對宜名、實名、善名概念的闡釋,同樣兼有社會學和邏輯學的思考維度。至於對名實相亂“三惑”的批判,雖然其學術目的旨在維繫社會人倫之秩序,但其以語言批判語言的學術方法卻是值得高度崇揚的。
【關鍵詞】 正名 共名 别名 名實
張居正與講學
〔日〕中純夫撰 廖明飛、王玉譯
【内容提要】 張居正對書院、學校採取的一系列強化管理政策,發端於隆慶四年三月禮科給事中胡檟的上言,繼又在萬曆三年五月《請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疏》(即“萬曆三年换給提學官敕諭”)中提出了更爲具體的措施:禁止創建書院、聚徒空談;嚴格遵奉卧碑,禁止生員直言;減少生員額數;排斥異端邪説等。此後,萬曆五年閏八月,重申兩京國子監及各省學校必須嚴格遵守學規、敕諭。至萬曆七年一月,下詔廢毀天下書院。居正斷然實行這一系列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封堵書院、學校成爲地方言論活動乃至政治批判勢力集結的據點。居正的“痛恨講學”,很大部分原因即在於此,而且,他本就厭惡脱離經世濟民的虛談空言,另一方面,也是對講學之徒奪情批判的一種反擊與報復。
【關鍵詞】 張居正 講學 書院 胡檟 羅汝芳
《越刊八行本注疏考》校注
〔日〕長澤規矩也著 王瑞、董岑仕、張良譯注
弁言
略談古籍整理的底本選擇
——以《儒藏》“精華編”宋人文集爲例
李峻岫
【内容提要】 底本選擇是古籍整理的基礎性工作,關係到古籍整理的成敗。就宋人文集而言,大多在宋代當朝結集付梓,以宋本爲底本,無疑最接近文集原貌,是最爲理想的選擇。但以往整理本由於種種局限,採用四庫本及其他明清諸本者居多。《儒藏》“精華編”在整理校點宋人文集時,慎重選定底本,大量利用了前人未能採用過的宋元舊本及明清精善版本。傳世有完整宋本者儘可能以宋本爲底本;沒有宋本的則大都選用最早的足本或精校之本;已有代表性整理本者,收入“精華編”的同時,又對底本校本重作核校,糾謬補缺,力爭爲學界提供一批接近文集原貌、文字可靠、校勘精善的古籍整理成果。
【關鍵詞】 古籍整理 底本 《儒藏》 宋人文集 宋本